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黄连

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东部者品质最佳,称川连。因其根茎多分枝,形似鸡爪,故又称为鸡爪连。产于云南省德钦、维西、腾冲等地者,品质稍次于川连,称云连。《神农本草经》谓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辟,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伤寒论》人12方次,《金匮要略》人7方次。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4两):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303)。心中烦,即心中烦乱不宁,欲起不安,欲睡不稳,欲吐不得吐,即所谓“心烦意乱,不能自主,病人自知其苦,外无形象可见也”(吴坤安《伤寒指掌》)。

次大量方(3两):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白头翁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34)。脉促,一说脉来急促,与脉数同义,如徐灵胎说: “促为数意,邪犹在外”(《伤寒论类方》卷一);王邦傅说:“促者,阳也,指下寻之极数,并居寸口”(《脉诀乳海》卷四)。另一说为数中有歇止,王叔和:“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卷一)。这里的促脉,两种情况均有。根据附子、干姜条下原文考证,若利不止时.脉本不应促而应沉微,今反促者,则非干姜、附子证可知。

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173条)。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人口即吐”者(359条),以上两方皆有黄连、干姜、人参,所治亦大致相似,以腹痛、呕吐为主。黄连汤证的“胸中有热”,即为心中烦热、起卧不安的互词。

白头翁汤治“热利下重者”(371);“下利欲饮水者”(373)。热利,即身热而下利;下重,即里急后重,大便时腹痛窘迫,急不可待,但又肛门重坠,努责难出;欲饮水,为口干渴。

最简方(2味):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154)。心下,指胃脘部;心下痞,是指胃脘部如物填塞,胀闷不舒。按之濡,是指以手按压,腹肌尚柔软不硬。痞证,《伤寒论》中论之颇详,所列之方尚有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方证各别,但方中均有黄连,可见黄连用于治痞。

次简方(3味):小陷胸汤、泻心汤

小陷胸汤治“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142)。

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十六)。心气不足,疑为心气不定之误。心气不定,则心中烦躁,不得安宁。吐血,多指胃中出血;衄血,多指五官出血。

●仲景方根

黄连黄芩:主治烦热而心下痞,亦治热利。此为黄连最主要的配伍,也是诸泻心汤之祖方。黄连黄芩加大黄,为泻心汤,治烦热而出血者;泻心汤再加附子,即为附子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而恶寒汗出者。黄连黄芩配治人参、干姜、甘草、半夏、大枣,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基本组合,治疗烦热而心下痞并见或干呕,或下利,或干噫食臭,或腹中雷鸣,或喉舌阴部糜烂者。黄连、黄芩配葛根、甘草,治疗脉促而下利不止者,方如葛根芩连汤;配芍药、阿胶、鸡子黄,为黄连阿胶汤,治疗心中烦不得卧的便血等。

黄连桂枝:主治烦热而腹痛者。方如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173)。乌梅丸治“蛔厥”(338)。

黄连黄柏:主治烦热而下利或便血者。方如白头翁汤、乌梅丸。

黄连阿胶:主治烦热而便血者。方如黄连阿胶汤:

黄连半夏:主治烦热而心下痞痛者,方如小陷胸汤。

方  名            黄连用量                       主要配伍

黄连阿胶汤              4两                    黄芩阿胶 芍药 鸡子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         3两                       黄芩葛根 甘草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3两                       黄芩干姜 人参

半夏泻心汤             1两               黄芩干姜 甘草 半夏 人参 大枣

生姜泻心汤             1两               黄芩干姜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甘草泻心汤              1两               黄芩干姜 甘草 半夏 人参 大枣

泻心汤               1两                        黄芩大黄

附子泻心汤           1两                       黄芩大黄 附子

黄连汤                3两               桂枝干姜 人参 甘草 半夏 大枣

乌梅丸              16两       桂枝黄柏干姜 人参 乌梅 细辛 当归 附子 蜀椒

白头翁汤             3两                     黄柏白头翁 秦皮

小陷胸汤              1两                       半夏栝蒌实

大黄黄连泻心汤       1两                           大黄

●药证发挥

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心中烦,主要是指精神障碍,如烦躁不安、焦虑、紧张、强迫症状、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昏头痛,甚至出现神志错乱和昏迷等,同时,患者有身体的燥热感、胸中苦闷感、心脏悸动感等,即所谓的烦热、烦闷和烦悸。与心中烦相伴的是“不得卧”,即睡眠障碍。或为入睡困难,或为多梦易醒,或为过早觉醒等。心中烦,是黄连证的关键。

心下痞,指上腹部的不适感、似痛非痛、似胀非胀,按压上腹部可有轻度弥漫性压痛,但无肌紧张或肌卫现象。即所谓的“心下痞,按之濡”(154)。常伴有口苦、嗳气、恶心、呕吐,甚至便血吐血等证。

所谓下利,即腹泻,或腹中痛,或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大便黏腻臭秽,或有便下黏液或血液。《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就是治疗“利遂不止”的方,黄连与黄柏、秦皮、白头翁配伍的白头翁汤,主治“热利下重”。《外台秘要》《千金要方》等古代方书中,治疗痢疾方中多有黄连。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下利腹泻均用黄连,黄连所治疗的是“热利”,其表现在,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喘而汗出”“脉促”(34);白头翁汤证是“下利欲饮水者”(373),均有热证可凭。

综上所述,黄连主治烦,兼治痞、利。烦是全身症状,痞与利是局部症状,但三者往往相兼而现。心中烦,不得卧者,多有心下痞和下利;痞利者。多有卧不安而烦热。临床上凡发热者、失眠者、出血者、腹痛者、心悸者,只要见有烦而痞,烦而利者,都可使用黄连。

作为黄连证的客观指征,舌象与脉象十分重要。舌质坚老,舌色红或黯红、舌苔黄腻而厚。所谓坚老,为其质地苍老坚敛,舌边无光泽。笔者称此为“黄连舌”。相反,若舌质淡红胖嫩,舌苔薄白或无苔者,黄连就应慎用了。黄连脉多滑数或数促,如脉迟身凉者,黄连也应慎用了。

仲景使用黄连有两个剂量段,大剂量除烦(4两),小剂量除痞(1两)。笔者使用黄连,用于除烦在6g,用于除痞以及止利,则在2~3g。

黄连极苦,所以,应掌握中病即止的原则,如服药后烦热消失,心下舒适,舌苔净者即可减药。如果口感极苦,难以下咽者,也应减量或停药,多服易倒胃口。

●常用配方

①黄连3g黄芩3g大黄6g(《金匮要略》泻心汤)

应用:本方是经典的止血剂、抗炎剂、解毒剂、健脑剂以及通补性的保健剂。本方可用于治疗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咯血、鼻衄、上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颅内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出血性疾病。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脑梗死、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肥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病。还可以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对牙周脓肿、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性病、寻常性银屑病以及外科感染,本方也有较好的疗效。

②黄连6g黄芩12g黄柏10g山栀10g(《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

应用:本方是经典清热解毒剂。虽非仲景方,但其配伍严谨,也是千古良方。《肘后方》用黄连解毒汤治疗伤寒温病“若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又治“烦呕不得眠”。《外台秘要》用黄连解毒汤治疗“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谵语、不得卧”。均为急性传染病的极期并见中毒性脑病者。现代本方依然是各种急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常用的处方。目前在慢性疾病中也常常使用本方,如高血压、脑出血、中风后遗症、脑血管性痴呆以及出血性疾病等,黄连解毒汤证出现的机会也较多。本方的应用以烦热、心下痞、吐血衄血及热甚发斑出血者为指征。

③黄连9g黄柏9g  白头翁6g秦皮9g(《伤寒论》白头翁汤)

应用:本方是治疗阿米巴性痢疾的专方,对急性菌痢也有效果。

④黄连9g黄芩9g葛根24g甘草6g(《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应用:本方多用于治疗糖尿病腹泻以及急性肠炎、痢疾等。加大黄,可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早搏、颈椎病等,也可用于牙周脓肿、口腔溃疡等。笔者尚用于醉酒酗酒后出现的腹泻、头昏、口苦口渴等。本方的应用以体格壮实而头昏痛、项背强、面红、烦躁、失眠、脉滑数、舌黯红苔黄者。此外,大多患者伴有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⑤黄连9g甘草9g干姜9g桂枝9g或肉桂6g党参6g制半夏10g大枣12枚(《伤寒论》黄连汤)

应用:本方适用于腹痛、恶心呕吐、心下痞而烦悸、舌红苔厚者。一些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以及心肌炎、感冒发热等有可能出现本方证。

⑥半夏10g黄连3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或党参20g甘草9g大枣12枚(《伤寒论》半夏泻心汤)

应用:以恶心呕吐、心下痞、烦热、腹泻为特点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口腔溃疡、神经症等。

⑦黄连12g黄芩6g  阿胶9g芍药6g鸡子黄2枚(《伤寒论》黄连阿胶汤)

应用:本方用于心烦不得眠,心下痞、腹痛、舌红,或下利便脓血者。以下利便血为特征的痢疾便血、肠伤寒肠穿孔出血、出血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以心烦失眠为特征的神经症、老年性痴呆、精神病等,以及以心下痞、腹痛为特征的上消化道溃疡、结肠炎等,还有以心悸为特征的心肌炎及其后遗症等,以出血为特征的月经过多等,均可出现本方证。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中“泻心汤类”方组归类并用总结

    大黄黄连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方用: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附子泻心汤 方组: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二枚炮 去皮 破 另煎取汁 方用:心下痞而恶寒汗出阳不固表者 生姜泻心 ...

  • 泻心汤

    生姜四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1]. 生姜4两(切),甘草3两(炙),人参3两,干姜1两,黄芩3两,半夏半升(洗),黄连1两,大枣12枚(擘). ...

  • 郭生白方论之九 外源排异性胃肠病方论——泻心汤证及其外延疾病

    目录 一.泻心汤证的病势 ①泻心汤证是胃家有热, 功能亢进或低落 ②胃家(胃和小肠大肠)一病俱病 ③泻心汤证是外源排异性胃肠病 二.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 三.附子泻心汤方:三黄汤+附子 四.生姜.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57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ai)食臭(xiu),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了半夏泻心汤里的四味药, ...

  • 经方:白头翁汤(热痢)

    白头翁汤 [原文]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作者] 张仲景 [出自] <伤寒论> [伤寒金匮]  1.热利 ...

  • 『每天学伤寒』甘草泻心汤方

    今天 一七三:『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鞭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芍药

    芍药 芍药为毛茛科植物川赤芍.芍药.草芍药的根.白芍药以产于浙江杭州以及东阳.磐安.缙云等地者品质最优,前者称杭白芍,后者称东白芍.赤芍药产地较多,大多以内蒙察哈尔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所产者品质最优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柴胡

    柴胡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饮片有北柴胡.南柴胡之分.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以根入药,常于秋季采集,又有秋柴胡之名:又其药材根头膨大,少弯曲而质较韧,不易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桂枝

    桂枝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其幼嫩而香气浓郁者,品质较佳.<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伤寒论>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以春季采集,块肥质硬,切面粗糙,充满粉状者为质佳.<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伤寒论>人4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干姜

    干姜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南等地,旧时将产于湖南均州者,奉为道地药材,称为均姜,现时多将产于四川建版场者,视为佳品,其块大.肥壮.皮细.肉白多粉,称为川干姜.<神农本草经>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大黄

    大黄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及南大黄的根茎.四川的南大黄产量较大,为通用正品,故有川大黄之称.但道地药材应推青海所产的西宁大黄.其表面呈黄棕红色,可见到类白色菱形的网状纹理,有灰白色薄壁组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乌头

    乌头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有川乌头与草乌头之分,川乌头系四川栽培植物乌头的主根,草乌头为野生乌头.北乌头及其他种同属植物的块根.因川乌头的栽培始见于宋代<本草图经&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栝楼根

    栝楼根 栝楼根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伤寒论>人4方次,<金匮要略>人6方次. ●原文考证 最大量方 ...

  • 黄煌教授五十味药证  白术

    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白术原以浙江于潜天目山的野生术品质最佳,其外皮红润光泽,味极清,视为道地正品,但目前市场上几乎绝见.现售之于术,系将新昌的白术种子播种于于潜山区的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