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是一种神经官能症:需要满足的不是欲望,而是满足欲望的想法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一十篇原创文章

| 纵欲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在《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1999))中,男主角莱斯特(Lester)呈现出一种特别的『 欲的疲乏 』 倾向,他已婚,有房,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对周边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每天早上起床,一边淋浴一边手淫,便是他整日里最美好的时刻,除此以外,生命显得如此浑浑噩噩。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女儿的同学,一个诱人的少女,安吉拉(Angela),突然,他感觉生命中什么东西再次被点燃了,燃起一股激烈的情欲,由此堕入对安吉拉的性幻想中,整日脑海中都在幻想各种荒淫的场面,睡梦中止不住手淫,甚至惊醒了妻子。
莱斯特的人生轨迹,其实可以同我们每个人面对欲望的矛盾心理变化类比:生活富足,是对欲望得到满足的隐喻,当欲望得到满足,我们既然会进入某种所谓的“贤者时刻”,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而被年轻女子激起性欲,自然是世间诱惑的缩影——欲望这个东西,总是“反复发作”
所以,欲望本身,并不代表缺乏,而是你自己“感觉到自己缺乏”——永远无法被满足的,并不是欲望,而是你“想要满足欲望”的这个欲望本身,那种持续的认为自己总需要点什么,感觉到自己的“饥饿”的状态,才是欲望让人不可自拔的原因。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纵欲者所患的,其实是一种『 神经官能症 』:持续的萎靡不振,但又持续的需要刺激,在刺激中做“五秒真男人”,刺激完了,然后继续萎靡不振。

| 欲望是生活的节奏

但是,知道以上这个逻辑并不会让一切变得简单,当诱人的美食摆在你面前,当手淫的诱惑鼓动着你,当和伴侣纵欲的激情涌上心头,一切好像并没有改变,“管它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吧”——我们还是没有走出这种神经官能症,这种关于意义的官能症状。
在《欲望的眩晕》一书中,奥利维耶·普里奥尔为我们对抗这种官能症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心法,他谈到《高尔吉亚篇》中苏格拉底和卡利克勒的辩论的例子:
苏格拉底说,一个把自己拥有的各种各样的罐子用各种稀世珍宝填满的人,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而一个罐子破了的人却只能不断的把罐子填满,因为罐子总是会漏,相比之下,前一种人的生活显然更好一些。
对此,卡利克勒答道:“苏格拉底,你错了,那个木桶一直是满的人再也无法品尝任何快乐——这正是我刚才所说的像一块石头一样生活,再也不能感觉到快乐或痛苦——而生活的乐趣恰恰在于尽其所能往桶里注入液体。”
对此,奥利维耶·普里奥尔总结到:『 桶总是不满,你总是必须把它加满。这正是生活的节奏。可以想象,卡利克勒是幸福的 』。
没错,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欲望视作是“生活的节奏”,承认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欲望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但却有节制的去满足它,以此获得某种幸福。
不过,光是有一个心法还是不够的,所谓“有节制”的,往往很难把握,况且这种非禁欲的思想往往还会蛊惑人纵欲:“唉,都说了欲望是生命的节奏嘛,满足一下,咦~感觉还不是很满足,那就是再满足一下”……不知不觉间,我们很可能又会再次回到起点,堕入纵欲的深渊。
面对这种困境,我们不妨停下来,从这个思路当中抽离出来,跳脱关于欲望这个思想泥潭,来思考一下人生的本质意义所在。

| 意义疗法

人生,有意义吗?深思熟虑一番,你会发现从本质上讲,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所以为的为亲情友爱,为家国事业,都不过是我们被社会规范和教导出来的,人决定不了自己的何时生,在怎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下生,决定不了自己的死,一辈子短短几十载,不过也就是来过而已。
所以,人生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荒谬,但这在同时,也标定了人生的意义所在,那就是『 反抗荒谬 』,去构建我们自己的意义,尽管我们在底层知道它们只存在与头脑和构想之中,但因为我们在反抗着人生的无意义,在对抗荒谬,由此,如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所说,也终于展露出人之为人的『 尊严 』所在。
此时,回到关于“欲望”的话题上,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对欲望太过执著,被欲望的意义问题和满足悖论困囿,其实是生命缺少意义构建,缺少理想的表现,因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自己的意义,当你没有给自己创造意义的时候,你便只会专注于活着的『 所在 』,活在一种虚幻的,自以为的“当下”,陷入到纵欲的官能症当中。
所以,对抗欲望官能症的最好方法,还是追求和理想,理想是盼望,是召唤,是对意义的追寻,而这,也是我们保持自己生命力的此在。
但是,终究来,我们不过是用一种构建的意义,一种虚假的设定来对抗这一切,掩耳盗铃一般,是不是很可悲呢?
可悲,的确很可悲,但是如前文所述,人生,本就是荒谬可悲的,不是吗?而正是因为我们对意义的追寻,对这种荒谬和可悲的反抗,让我们脱离了这种绝望——虽说这还是可悲,但比起那种赤裸裸的悲剧,在这一层,我们人已经活出了人所不同的东西
人的意义,本就在生存当中,本就是可悲,但比存在的荒谬更荒谬,比这种初始的可悲更可悲的,就是在活着的几十年里,找不到意义,感受不到意义的召唤,愤世嫉俗的活一辈子,或者无法自我了解,无法在人生中奋斗,并且自得其乐。
所以,你要问我这一切的意义,那我会说:为了做个人,而不是猪狗

| 后记

关于“欲望”这个话题,笔者已经写了不少文章,考虑到读者们在网络中读文的碎片化场景和耐心,笔者一般文章只谈一个主题,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欲望的反复发作以及解决心法”,我写的其他文章可以在我主页找到,建议放在一起阅读,能够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的思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