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舒曼/李斯特:狩猎③a
上期回顾:
李斯特对帕格尼尼的改编
▼
1831年,李斯特在巴黎听到了帕格尼尼魔鬼一般的出色演奏后,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敬佩,成为帕格尼尼众多粉丝中的一员。
李斯特从年轻起,就属于那种心比较大的人,潜心开拓钢琴演奏技巧新领域,决意在钢琴上倒腾点什么动静出来,而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艺术,恰好给了李斯特一个全新的炫技思维,为他打开一个不同于传统的世界。
而这种疯狂崇拜的结果就是:7年后,27岁的李斯特以帕格尼尼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一套6首的音乐会练习曲。
作品全名为《根据帕格尼尼主题改编的6首辉煌练习曲》,并献给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1819-1896)。
作品有两个版本,首次创作于1838 年(S.140),而后李斯特在1851年对第一版进行修改并出版第二版(S.141)。
青年时期的李斯特,真的…很帅!
6首练习曲之中,有5首取材于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剩下一首取材于《b小调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的第3乐章,俗称“钟”。这也是6首当中最为著名的,常作为钢琴家音乐会炫技的Encore曲目。
但李斯特与舒曼所选择的乐曲各不相同,唯独除了这首《狩猎》,两位作曲家都对这个作品情有独钟。与舒曼的那首无人问津的Op.3里的《狩猎》不同的是,李斯特的这首…几乎被弹烂了。
真有种同人不同命的即时感…
1838年版
演奏者:Leslie Howard
▼
我们在审视李斯特1838年的第一版《狩猎》时,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是非常不成熟的,类似于“草图”性质的作品,远远比不上1851年定版时的浑然天成。
比方说我们看开头这一段:
原作开始模仿小提琴的这段,李斯特只是把双手相隔8度来演奏,不得不说这够缺乏想象力的…
再然后反复时,乐曲的整个模式与舒曼Op.3里的也是大同小异:
这里的左手还颇为无聊地展示了一个颤音的音群,我硬是没看出来除了纯粹的炫技以外,它在音乐上的意义何在…
有时的事情就是这样子,若果没有后来1851年的版本,也许就会觉得其实这个初版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当1851年的定版同时展现在眼前时,大多数人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了。
就好比原来觉得志玲姐姐也挺漂亮的,但是后来一看卧槽还有刘亦菲呀,赶紧路转粉!
下一篇里我们再听刘亦菲,不对,再听1851年的定版。
练习曲
“pianoetude”
专注于钢琴练习曲的研究
△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