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寒之三证,建议收藏!
肝寒证:概念----是指感受寒邪,使肝脏气血凝滞,
表现----为四肢厥冷,腹痛,指甲青紫,脉象细弱或细沉欲绝等病证而言。
典籍----《圣惠方》所谓“肝虚则生寒”,是因虚致寒,多因肝脏本身气虚或阳虚所致,与本章所讨论的肝寒证有虚实之别。
治则:论治肝寒,应本着“寒者温之”的原则,治以温通之法; 与治疗虚寒温养之法有别。
现就常见的肝寒证分述如下:
1、肝寒浊阴上逆
症状:头痛,以巅顶为甚,干呕,或吐清涎冷沫,或吐利烦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而弦。
证候分析:足厥阴肝经经脉与督脉会于巅顶,寒邪侵袭于肝,可见头痛,尤以巅顶为甚。寒伤厥阴,下焦浊阴之气上逆于胸胃,故干呕吐涎沫;胃阳不布,其涎沫清冷,甚则格拒而见烦躁,舌质淡苔薄白,气虚寒战之征,脉弦而沉紧主肝寒气滞。
治法:温肝散寒,降浊化饮
方药:吴茱萸汤(《伤寒论》)
方义:方中以吴茱萸辛散苦降,温肝降逆,生姜辛散寒邪,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且制吴茱萸、生姜之辛热燥烈,合半夏、茯苓降逆化痰涤饮。
2、寒滞肝脉
症状:少腹牵及睾丸坠胀疼痛,甚则阴囊收缩,受寒则甚,得热则缓,伴见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
证候分析:足厥阴肝经脉绕阴器,抵少腹; 寒伤厥阴经脉,故少腹牵及睾丸坠胀疼痛; 寒主收引,故痛甚则阴囊收缩,得冷反剧,得热则痛减。 症见----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弦而迟,皆为寒滞肝脉之象。
治法:暖肝散寒
方药:暖肝煎
方义:本方的作用特点是,温通并用,温中有养。 方中以肉桂、茴香----温肝阳以散寒, 枸杞、当归----养肝血之虚, 以乌药、沉香----通肝气之滞,而又有暖肝之效, 茯苓----利湿通阳,兼治结气。
3、肝病腹胀而脾肾虚寒
症状:腹胀满,下肢肿,手足冷,大便作泻,小便少,饮食不振,脉沉迟,舌胖而淡。
证候分析:脾虚寒湿不运,则腹胀作泻而小便不利; 肾阳虚则肢冷、舌淡、脉沉, 脾肾双虚,气化不利,则水肿不消。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加味实脾饮
方义:茯苓----淡渗以利水, 木瓜----和肝脾以化湿, 木香、厚朴、草蔻、大腹皮----理气消胀, 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温中扶虚以运化寒湿, 附子----气雄,补肾阳以消阴翳。
说明:本内容仅为用药科普常识,不能作为自行用药参考, 用药需先辩证,不建议自己盲目试药,体质不同,用药也大不相同,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