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拳法】洪公立足科学解读拳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491918088@qq.com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解] 这段引出有关诗句和曾见的事实,以证学的成效。
四两拨千斤之句,乃无名氏所写《打手歌》中第四句。意为体察句意,可以证明用轻量的四两力便可以拨动千斤之重,显然不是用拙力致胜的。再看约八九十岁的耄耋(音同猫蝶,八十为耄,九十为耋) 老翁能够抵抗众人的形状,年青体壮的手快,又何能为力呢?
文中虽说“显非力胜”、“快何能为”,但我认为作者并非完全否 定“力”和“快”的现实。作者所注重的在于“学力”。因为有先天自然之能的力与快,加以学力,则用少力而效果更快。我赞成《九诀八十一式》对力的解释。它说,句中虽指出“四两”、“千斤”,只是极言用力合乎拳法,则小力必能胜过大力。并非一定只用四两的劲, 而且后备力量是同样需要千斤。
不过有些文人编撰的太极书刊,往往误解为力是费品,而提出“用意不用力”,甚至把意字说得神乎其神。如:彼力刚挨我皮毛,我意已入彼骨里。又有人又加上“气”字。如说:彼之力才挨我皮毛。我的气已入彼皮里膜外之间。既然意、气如此神妙,何以王论中无“意” 字、“气”字,而只讲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与时间、方向的配合, 以及劲的如何求懂呢?
有的书上介绍武禹襄力举三百斤,郝为真有数百斤之力。我也亲眼见过陈发科师将体重二百余斤的李剑华同学高举过顶。可见有力不是坏事,全在于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运用。
也有不少太极拳家改力为劲,说是力由骨出是硬而直的,劲由筋生是柔韧的。但我们看太极推手比赛,许多人又多用力顶、拉,而缺乏技巧。推其原因,可能由于学的方法不合力学,遂致有此现象。
文/洪均生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