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掩手肱捶的各种变化:指裆捶、倒插花、连环炮等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9、指裆捶式名考释:
这也是说明作用的。实则与下掩手捶、击地捶是同一作用,但有大中小之分。下掩手捶手的旋转最小,而为顺步横打法;击地捶的身、手、步法最大;指裆捶则系中型的。
要领:学者应将三个式子的动作,排列起来练习、试验,进一步认清其中变化。
10、倒插花式名考释:
此式是象形的。可能是以右拳象花,花朵向下,岂非插的倒了。原式系在二路最后的掩手肱捶之后的式子。《陈式太极拳》误将拳炮捶后的过渡动作定之为“倒插”,而将末一掩手肱捶后面的式子(应为倒插花,即《世传陈式太极拳》书中的“捣岔”),误名为“夺二肱”。
11、 二路连环炮式名考释:
此式是陈式二路护心拳下变搂膝拗步的过渡动作,原无式名。它是一路三换掌的另一变化,三换掌不动步,此式则左右手连环而发,而且左合右开时却撤退右步,亦是一种新的配合着法,因另立新名,以促学者注意。《陈式太极拳》二路有“连珠炮”三个,原为“玉女穿梭”,虽反复退进三次,只是一个式名。不知为何改成连珠炮,又把倒骑驴(原来陈发科师教的全名为“张果老倒骑驴”)改名为倒骑麟,而此动落步后的三个动作改名为:三个“白蛇吐信”。把倒插花去了花字名为“倒插”,将原来的倒插花式改名“夺二肱”,将左二肱,改为:“连环炮”,把变式打桩改为:“玉女穿梭”。凡此更改不知系何人用什么理由,不通过陈发科师的家族及弟子们商讨,迳行公开发表,也未闻有人提出异议,便以讹传讹地流传至今,我不免为陈式的前途忧虑。
要领:此式共两个动作。收右足时,如不将左足外摆,恐右足收的过速,将影响我身重心的平衡,所以必须随身之左转而外摆左足尖。拳论有:“步随身换”之语,身体旋转超过90度以上,为了便于步法进退,前足尖必须先外摆或里扣,一般规律,凡欲进后足,则前足尖外摆,欲退后足,则前足尖里扣。如系前足后退,则退的足部落下,立将原为后足,今成前足的足尖亦随身扣转过来。
例如:倒捲肱退左步后的右足内扣。它不但为了使我势顺,且可帮助右手挒法的发劲完整。这些动作虽小,只是足尖上的些微转换,却与上下相随的配合是否顺逆有密切关系,所以我经常要求学陈式拳者必须加细观察体会,一丝不苟地锻炼。因为陈式拳是一种机械化,甚至可以说为相当于电子计算机化,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2、二路左二肱式名考释:
此式是说明动作的。连打两拳都是以小臂交替进攻,因先发左拳,所以名为左二肱。《陈式太极拳》将此式名误移于倒插花处,又将“左”字误为“夺”字,而写为“夺二肱”,而将左二肱改为“连环炮”。
要领:手法包括左拳直打,右拳横打等法。
13、右二肱式名考释:
因先发右肱而名,也是说明动作的。《陈式太极拳》无此式名。《世传陈式太极拳》虽有此名,但左右连着打。右二肱前没有变势打桩一式,而且都打成弓蹬步,出拳时也没有正、斜之分。
要领:动作和作用与左二肱完全相反,学者应自己领会,今不多述。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