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圣”词宗唐圭璋

  绿浪翻滚的季节,在胡老师的在线指导下,我们小组在我们知识的田野上耕耘着,开始了对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的'寻访'。

通过组内伙伴分工搜集相关材料,仔细研读,热烈讨论交流之后,我们对唐圭璋先生有了深入的了解。下面就一起走进唐圭璋先生的词学世界。

唐圭璋先生生平:

唐圭璋:1901-1990 ,字季特。南京人。我国著名词学家、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1901年1月23日,唐圭璋出生于南京驻防旗人家中,即满族人。幼读私塾。7岁丧父,11岁丧母,从小寄人篱下。13岁入南京立奇望街小学。校长陈荣之知其家境困难,一切免费,还负担他的一切费用。1915年唐圭璋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受校长仇埰悉心指导他阅读古典诗词和名作。陈、仇两位是他终生不忘的恩师。

1922年夏,考进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师从词曲家吴梅,专攻词学。吴梅带领学生建立了一个词社,名'潜社',唐圭璋就与同学王季思、段熙仲、张世禄等成为社中骨干。吴梅的学生很多,但最为出色的是任中敏、唐圭璋和卢前三大弟子,人称'吴门三杰'。由于任、卢专攻曲学,而词学唐圭璋独领风骚。

大学时期,唐圭璋汇辑了《纳兰容若词》,撰写成《宋词三百首笺》,吴梅为之作序,以后又为其《全宋词》、《词话丛编》等巨著作序。1939年吴梅客死云南。当时唐圭璋虽飘泊成都,还是赶到云南为第三位恩师送行,并写下了沉哀入骨的《虞美人·悼瞿安师》和《吴先生哀词》。

唐圭璋在1928年大学毕业,先任教于江苏省第一女子中学,后转任中央军校国文教官,兼教历史。他30年代编辑的《全宋词》目录在全国各地分发后,引起了社会同人的热烈反响。1937年全书初稿完成,36岁的唐圭璋,大名已赫然载入《民国名人图鉴》。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徙成都、重庆,历任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国立编译馆编纂。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南京,任金陵大学教授,南京通志馆编纂。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东北师范大学任教。1953年秋调回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古典文学至1990年。任南京师范学院(后改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词学会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词学》杂志主编、中华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理事。

1990年11月28日,唐圭璋逝世,享年89岁。在不足8平方米的书房兼卧室梦桐斋里,堆满着各种版本的书籍。

唐先生有遗作20余部,共1000多万言。主要有《全宋词》、《全金元词》、《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词话丛编》、《辛弃疾》、《元人小令格律》、《校注词苑丛谈》、《唐宋词简释》、《宋词纪事》、《宋词四考》、《梦桐词》、《词学论丛》等。


唐圭璋先生在学术及教育方面的贡献:

辛勤耕耘七十载,呕心沥血育桃李。他长期讲授唐宋词选,也教元明清戏曲。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就是与恩师吴梅一样常携长笛一支,在堂上吟词唱曲,以加深学生对词曲意境的理解;他讲解柳永、苏轼、秦观的词作以及《牡丹亭》、《长生殿》等戏曲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昆曲清唱其中精彩的篇章,使同学们获得一种优美、高雅的艺术享受。

唐圭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词籍整理及词学研究工作。其中在词籍整理方面,通过词集汇编、辑佚、笺订,进行大量校注、考证等工作。

唐圭璋于1934年完成《词话丛编》初稿,吴梅为之作序,称'此书洵词林巨制,艺苑之功臣'。该书出版后,他仍然不断搜集。经过40多年的沧桑变迁,他一步一个脚印,终于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词话丛编》(修订本)精装五大册,增补了25种,共计85种词话,近400万字,集历代词话之大成,为我国词学史上矗立了一座丰碑。

1979年,中华书局又推出唐圭璋的《全金元词》。这部巨著最初定名《金元词汇》,30年代所辑原稿,60年代完成初稿,曾借给友人夏承焘,但在'文革'受遭抄家被烧毁。唐圭璋后又按存目重新辑录。

在词学理论研究方面,唐圭璋早期继承清代乾、嘉学派的补学传统与晚清词学的传统,注重材料,注重实证,从微观词学入手;后期继承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传统,去粗取精,积极扬弃,形成东南词学独有的特色。他治学严谨,学术功底扎实,对中国词学事业有着前无古人的独特建树,又为培养词学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词学界一代宗师。

以上材料部分引自网络

论唐圭璋的《梦桐词》

唐圭璋先生是20世纪词学宗师,以一人之力编纂的《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文献嘉惠词林,功徳无量。先生不独词学湛深,且词心醇厚,词才清拔,词学、词才、词心三者集于一身,他的《梦桐词》小令长调兼擅,尤以小令见胜,在民国词坛占有一席之地。《梦桐词》中的《南云小稿》写于抗战时期,集中抒发了悼亡之情与乡关之思,个体的痛苦扎根于时代的痛苦之上,堪称血泪凝成的性灵文字,不少作品达到了重拙大的境界。先生抗战前的作品大抵为词社雅集之作,多写长调涩体,严守四声,尚未摆脱拟古习气。 解放之后的词作多为歌颂承平的应景之作。

唐圭璋与夏承焘、龙榆生鼎足而三。先生《论词之作法》云:'雅清新纯正;婉温柔缠绵;厚沉郁顿挫;亮名隽高华'。'雅婉厚亮'四字,凝聚了先生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创作体验。《梦桐词》收词133首,数量不多,小令、长调兼擅,无游戏之作。

先生晚年以'梦桐'命名词集,有着特殊的人生内涵:一是忆念亡妻,即悼亡之情。汉人枚乘《七发》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其根半死半生。'后以'半死桐'指丧妻。二是家国之思。抗战8年,先生孤身避地西南,漂泊成 渝,思念故园梧桐,屡付倚声。

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和'重拙大'理论

唐圭璋先生以毕生精力专治词学,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宋词四考》、《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共计20余部。尤其是他编纂了《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三部巨著,对后世的词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先生论词颇受王鹏运、况周颐的影响 ,推重'重拙大',并以其为标准选注唐宋人词 ,编成了《唐宋词简释》一书。

《唐宋词简释》是唐圭璋为了弥补前人词选之不足而编选的一本唐宋词选集,他明确指出该书的编选目的是弥补'近日选本'之不足及加深读者对清人论词的理解,选词的标准是 '重拙大'。《唐宋词简释》 共收录词人67家 ,词作232首,其中唐人词14家56首 ,宋词53家176首,词人以时代先后排列。所选词家中,选词数量最多的是李煜 ,其后为周邦彦、姜夔、温庭筠、苏轼等。

这种选择顺序显然与浙西派的'家白石而户玉田'及常州派'问途碧山'的词学观念是不同的,显示了唐圭璋独特的选心。唐圭璋在注释中多次使用'拙重'、 '重大'等语来评词论词,对'重拙大'理论进行了阐发。

首先,他认为'重拙大'与词笔相关,如温庭筠《南歌子》,唐圭璋评曰:'此首写相思,纯用拙重之笔。起两句,写貌,终日句,写情,为君句,承上相思,透进一层,低回欲绝。'唐圭璋认为这首《南歌子》是普通的相思之作,情感朴实,用语质朴自然,符合拙重之旨。

其次,他认为情以运笔,重在情真。受况周颐影响,唐圭璋把'真'字作为评词论词的重要标准,强调'情真''景真'。如张抡的《烛影摇红· 上元有怀》上阕描写当年的上元节的繁盛,下阕写现时情况。唐圭璋评曰 :'下片忽转今情 ,有一落千丈之慨。今宵两句 ,尤重大。'可见词的内容是否有政治寄托与词的'重拙大' 体格并没有必然的关系,真挚的情感是实现 '重拙大'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雅''婉''厚''亮'。况周颐《词学讲义》曾提到,唐圭璋也非常重视,他在论词的作风时提出了这四点'雅''婉''厚''亮'。唐圭璋认为'雅'的反面是'俗',词过俗就会流为'淫词'。

抗日战争期间,唐圭璋避寇入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作有《梦桐词》 一百三十三首,其中六十一首为抗战期间所作,词章所写家国存亡之痛及个人身世之感,都是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动人心魄,颇能体现'重拙大'之旨。

唐圭璋先生家庭情感经历:

有一句话说'诗人不幸诗家幸',波折坎坷的人生际遇确实能成为文学的素材和养料。唐圭璋先生,自小失去至亲,寄人篱下,尝尽人间苦楚。唐先生是满族旗人,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一个满族的小孩子,一直寄养在别人家,面临的社会生存压力甚至遭受的欺凌可想而知。而这一切对他幼小心灵的伤害有多大是无法想象的。

后唐圭璋与利济巷尹家花园里的大小姐尹孝曾结婚,婚姻生活美满。唐圭璋先生的三女唐棣棣后来记述其父母恩爱温馨的生活时写道:爸爸喜欢唱昆曲,也会吹箫。每当炎热夏季,夜晚在门前梧桐树荫下纳凉,妈妈总是为他点上蚊烟,坐在一旁替他轻轻扇着扇子,爸爸吹着悠扬悦耳的洞箫,妈妈轻声和唱。

1936年旧历除夕,尹孝曾病逝。当别人庆贺新年新气象的时候,唐圭璋却痛不欲生。并且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都要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重新感受一遍当时的绝望和痛苦,而这痛苦在别人的欢声笑语中愈加放大。 孤独痛苦的折磨,年复一年。唐圭璋的三女唐棣棣曾写道:'安葬妈妈之后,爸爸就忙着要去教课,但只要有空,他就会跑到妈妈坟上去,坐在那里吹箫。''箫声哀怨,四顾凄凉,欲觅难寻,空余双泪凭伊认了。有时碰到节假日,他索性带上几个馒头或烧饼,几本书,一只箫,在坟地上呆上一天。'

唐老每每讲授苏东坡那首极富盛名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都忍不住落泪。

妻子去世后,唐圭璋先生终生不复再娶。尹氏去世时正值华年,留下三个女儿。唐圭璋先生承担起了抚养儿女的重担。

唐圭璋先生立于1988年11月9日的遗嘱上写着:我的爱人尹孝曾于1936年病世,留下三个女儿唐棣华(十岁)唐棣仪(八岁)和唐棣棣由我一人抚养。1956年棣仪病逝,留下儿女三个:吴寅(六岁)、吴祥(四岁)由我抚养,吴大明(未满一岁)由其父抚养。1967年3月棣华病逝,留下一个女儿唐倩竹(十五岁),也由我抚养。

人们常说,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怙,中年丧偶,老年丧子。然而这三不幸竟然全降临在一人身上。而且,本该安享的晚年,还要以老迈之身去抚养几个年幼的孙辈。这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人生的血泪,都化作了苦酒,酿成了唐圭璋先生的那部《梦桐词》。对于这部词集,唐圭璋先生在1984年12月2日致友人的信中有言:词作通俗,可谓白话词,实不足与前贤相比,由于我身世凄凉少无父母,中年丧偶,晚年丧女所写每聊记梦痕而已。 淡然的话中包含的却是无尽的辛酸和凄凉。

以上内容部分引自:《'情圣'词宗唐圭璋》赵普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7/view-3390922.htm

发布于 2017-07-09
(0)

相关推荐

  •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代表作《兰陵王·柳》]

    人物生平 博学多才 周邦彦生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7年).<宋史>说他年少时"疏隽少检"(意指生活放浪,不守礼节),不为州里推重,但他颇为勤学,因而得以博涉百家之书. ...

  • 记录│词学阅读小账本

    [按]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不是推荐书目,按喜好各自选择,版本较多者瑕瑜自辨,本人也有很多经典尚未读到).以下情况者虽有阅读而未列入: 1. 漏记 2. 因版本不同而有所选择 3. 因价值不大或属普及 ...

  • 学习宋词必读书目

    一.自学青年入门读物 读词常识 夏承焘 吴熊和著 中华书局出版 介绍词的知识,使爱好词学者易于入门. 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著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分析名著非常透彻,可加深青年对词的爱好. 校注人间词 ...

  • 合集推荐|0125

    合集推荐|0125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大全集》卷二全集

    清人周济.刘熙载.陈延焯.谭献.冯煦.况周颐.王国维.陈洵等论唐宋人 词,语多精当.惟所论概属总评,非对一词作具体之阐述.近人选词,既先陈作 者之经历,复考证词中用典之出处,并注明词中字句之音义,诚有 ...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大全集》卷一全集

    清人周济.刘熙载.陈延焯.谭献.冯煦.况周颐.王国维.陈洵等论唐宋人 词,语多精当.惟所论概属总评,非对一词作具体之阐述.近人选词,既先陈作 者之经历,复考证词中用典之出处,并注明词中字句之音义,诚有 ...

  • 好书·推荐|学习宋词怎么入门,来看唐圭璋先生的书单

    按: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 ...

  • 唐圭璋:词之作风——雅、婉、厚、亮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唐圭璋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 ...

  • 开学季I唐圭璋先生的读词书单

    按:唐圭璋(1901-1990),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 ...

  • 程希丨新見任中敏致唐圭璋信札六通考釋

    新見任中敏致唐圭璋信札六通考釋 程希  整理考釋 程希(1989- ),河南泌陽人,文學博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揚州大學檔案館兼職研究員.近年致力於揚州地域文化研究與任中敏先生研究. 任中敏(一八九七 ...

  • 纪念唐圭璋先生诞辰120周年 | 在词一方面,第一要推李后主

    唐圭璋先生1901年1月23日生于南京,早年入东南大学,从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学习词曲,后专治词学,为一代词届宗师.1949年以前曾任教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1949年以后曾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后长期任教 ...

  • 【荐读】唐圭璋:怎样读宋词

    .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唐圭璋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 ...

  • 唐圭璋:词集句以成节,集节以成片

    唐圭璋(1901年1月23日-1990年11月28日),字季特,江苏南京人.中国当代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民盟成员.唐圭璋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