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现有开发药物,简介干扰素机制,TAF被证明是TDF替代品
一种药物被研发而出,或许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早期筛选,那么,现有哪些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药物被全球主流认可,它们的作用机制具体针对HBV感染有哪些作用呢?
乙肝现有开发药物,简介干扰素机制,TAF被证明是TDF替代品
首先,目前批准的治疗慢性乙肝药物中,主要是由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和干扰素α(IFNα)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比如,核苷类似物(NUC),包括核苷类似物中的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或者核苷(酸)类似物中的阿德福韦酯(ADV)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当然,还有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其次,更多人对核苷类药物了解更丰富,但对干扰素知识了解偏少。传统的干扰素,主要通过抑制乙肝病毒DNA合成和刺激抗病毒酶的产生,进而产生抗病毒作用的一种诱导剂。干扰素α治疗,可以清除乙肝病毒感染细胞,使一定比例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反应(SVR)。目前,全球已有许多研究描述了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SVR可高达37%,e抗原平均损失率为33%,乙肝表面抗原水平的平均损失率为8%。
当然,干扰素IFNα治疗后影响SVRs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慢性乙肝患者的年龄、血清HBV-DNA水平低、早期感染(甚至从出生起),这里就不多作描述。人们更希望PEG-IFNα能产生更持久、更稳定的抗病毒作用,进而改善SVRs。已知PEG-IFNα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增强对感染HBV的肝细胞的细胞免疫应答。涉及到的单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异构体,有2类:PEG-IFNα-2a和PEG-IFNα-2b。
自PEG-IFNα研发后,总体上,PEG-IFNα表现出并非对所有的慢性乙肝患者都有效,而且可能比IFNα耐受性差许多。所以,提倡遵医嘱使用药物,详见药品说明书,应在临床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通常涉及干扰素α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严重副作用、晚期肝病的不良反应率以及肝硬化的失代偿相关。接下来,小番健康再谈谈核苷/核苷酸类似物的开发。
药物学家将其用英文缩写为NUCs,它基本上都是小分子药物(分子量<500da)直接抑制HBVDNA聚合酶的逆转录酶活性,从而减少乙肝病毒离子的产生。比如,以往在长期使用拉米夫定会导致HBVDNA聚合酶突变而产生耐药性。使用替比夫定同样也发现这一问题,因此,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目前并不受市场欢迎,部分原因是,它们的抗病毒作用较弱,但产生耐药性的频率很高。
第2代NUC,主要指恩替卡韦,它被开发后并在长期治疗中,被证明能持久且不断增强对乙肝病毒的抑制。比如,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在对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中,被证明抗病毒作用优于阿德福韦酯。虽然如此,第2代NUC在长期使用后,仍然可能导致高达30%的耐药率,交叉耐药风险,正被医学家、药学家发现。在一些全球顶级医学期刊上,已有数据表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长期使用后,观察到肾毒性。
最近这几年,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开发并上市后,被证明是TDF的一个有前途的替代品。TAF也被证明,属于一种比TDF在低剂量下,更为有效的HBV复制抑制剂,且在将ALT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更有效。TAF还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无论使用在e抗原阳性或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时,TAF都不太容易降低骨密度。现有许多关于TAF的第4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目的跟踪TAF这种前药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