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百病——内痔
内痔
内痔是指发生于齿线上,由直肠上静脉丛淤血、扩张、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便血、坠胀、肿块脱出为主要临床特征。内痔表面为直肠黏膜所覆盖,好发于肛门右前、右后和左侧正中部位(即膀胱截石位3、7、11点处)。好发于20到40岁人群,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
诊断依据
1、有便中带血、滴血或射血等间歇性、无痛性典型便血症状,血色鲜红。
2、大便或下蹲时,肛内有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或用手托回。
3、指诊可触及颗粒状、柔软肿块。
4、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线上黏膜隆起,充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及活动性出血点。
5、肿物脱出肛外发生嵌顿时,可出现剧烈疼痛,表面糜烂或坏死。
鉴别要点
1、息肉痔多见于儿童,便时大便带血或滴血,血色鲜红,肿物位于齿线上3到5cm处直肠壶腹部,多单个带蒂,呈圆形,肉色红,质坚实,可活动,常脱出。
2、悬珠痔肿物位于齿线上,质较硬,呈三角形,表面带黄白色,不出血,触之疼痛,常与内痔并存,可脱出。
3、脱肛多见于老年人及儿童,脱出物呈圆柱状或圆锥状,表面光滑,呈环状沟纹,质软,色鲜红,很少出血,分泌黏液多。
4、锁肛痔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出现黏液脓血便,恶臭,大便变形或习惯改变,肛门坠胀,疼痛。低位时,指诊可触及肿物,表面不平,如菜花状,质硬,不活动,触之易出血。晚期出现肠腔狭窄,恶病质。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5、肛裂便时或便后肛门疼痛剧烈,呈周期性,大便带血或滴血,血色鲜红,多有习惯性便秘。视诊可见肛缘(截石位6或12点)有浅在性溃疡。
辨证论治
1、临床表现
(1)便血:便时肛门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或大便表面带血,或血染手纸,或呈滴状,或呈喷射状,便后自行停止,多为间歇性,无痛性出血,粪便干燥、疲劳、饮酒、过食刺激性食物常为出血诱因。少数患者因长期反复出血,导致严重贫血。
(2)脱出:便时痔核脱出肛外,早期便后能自行还纳;后期经常脱出而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复位,或长时间卧床休息方能复位;甚者于用力、行走、咳嗽、喷嚏、下蹲时均可脱出,难以复位。脱出的痔核易受感染而发炎、水肿、嵌顿、坏死,引起剧裂疼痛。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患者仅感肛门坠胀或排便困难。当痔核脱出嵌顿,受感染而发炎、水肿、嵌顿、坏死时,可出现剧烈疼痛,且在排便、坐立、行走、咳嗽等情况加剧。
(4)黏液外溢:轻者便时流出,重者非便时自然流出而污染内裤,痔核脱出时,分泌物更多。
(5)瘙痒:肛门皮肤经常受分泌物或脱出痔核刺激可生湿疹,导致瘙痒,病人极为难受。
(6)便秘:多为习惯性便秘。
2、临床分期
(1)一期内痔:无明显自觉症状,痔核小,便时粪便带血或滴血,量少,无痔核脱出,镜检痔核小,质软,色红。
(2)二期内痔:周期性、无痛性便血,呈滴血或射血状,量较多,痔核较大,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
(3)三期内痔:便血少或无便血,痔核大,呈灰白色,便时痔核经常脱出肛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站立时也会脱出肛门,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平卧休息或热敷后方能还纳。
(4)四期内痔(嵌顿性内痔):平时或腹压稍大时,痔核即脱出肛外,手托常不能复位,痔核经常位于肛外,易感染,形成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指诊肛门括约肌松弛,肛内可触及较大、质硬的痔核。镜检见痔核表面纤维组织增生变厚呈灰白色。长期便血者,可引起贫血。
3、分证论治
(1)风热肠燥
【证候】大便带血,滴血或射血,血色鲜红,量多,伴口渴喜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润燥。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细生地黄12g,赤芍10g,黄芩10g,黄连6g,荆芥10g,当归10g,地榆12g,槐花10g,花粉10g,火麻仁15g,枳壳10g,生甘草6g.
(2)湿热下注
【证候】便血鲜红,量多,痔核时有脱出不收,痔核渗流血水,肛门潮湿不净,伴肛门灼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6g,栀子仁12g,龙胆草10g,生地黄10g,木通12g,当归10g,泽泻10g,槐角12g,黄芩12g,大黄6g,枳壳10g,生甘草6g.
(3)气滞血瘀
【证候】痔核脱出,甚或嵌顿,表面色暗糜烂,有黏液渗出,肛门紧缩,坠胀疼痛,触之更甚,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暗红,苔黄,脉弦涩。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秦艽10g,桃仁15g,苍术12g,防风10g,黄柏10g,当归尾10g,赤芍12g,泽泻15g,香附10g,槟榔6g,熟大黄10g.
(4)脾虚气陷
【证候】日久便血,色鲜红或淡红,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松弛无力,伴面色无华,神疲无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柴胡6g,当归10g,黄芪15g,党参15g,枳壳10g,升麻6g,白术10g,槐角10g,炙甘草6g.
(5)气血两虚
【证候】便血日久,色淡而鲜,伴身倦乏力,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唇甲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15g,白芍15g,当归10g,鸡血藤15g,炙黄芪20g,白术10g,茯苓10g,阿胶12g(烊化兑服),陈皮6g,槐花12g,地榆炭12g,炙甘草6g.
4、药物外治
(1)熏洗坐浴法:常用苦参20g,黄柏15g,马齿苋30g,五倍子15g,芒硝50g,石榴皮20g,煎水熏洗坐浴;也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洁尔阴、日舒安药液、花椒盐水熏洗热敷。
(2)外敷法:常用消痔散、五倍子散、三黄膏、九华膏、枯痔散、灰皂散外敷;也可用肛泰贴敷肚脐。
(3)塞药法:常用痔疮锭、九华栓、马应龙痔疮栓塞肛。
5、手术疗法
(1)注射术:适用于各期内痔。临产期孕妇,肛周急慢性炎症,腹泻患者不宜使用。常用药物:
a.硬化萎缩剂:消痔灵液、5%石炭酸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液、4%明矾液等。
b.枯脱坏死剂:复方枯痔液、痔宁注射液、新七号枯痔注射液等。治疗时可选用上述药物于齿线上0.1cm处,注射于痔核黏膜下,注意不得深入肌层,注射药量以痔核充血,表面变灰白为度,使痔核硬化萎缩或坏死脱落。
(2)结扎术:适用于各期内痔,常用方法有单纯结扎术、分段结扎术和胶圈套扎术。
6、其他疗法
(1)枯痔钉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纤维变内痔,急慢性肠炎,腹泻患者不宜使用。用枯痔钉于齿线上0.3到0.5cm处,沿肠壁纵轴成25度到35度角旋转插入黏膜下痔核中心,深达1cm,每痔核插入4到6根,间距0.3到0.5cm,沿黏膜外1mm处剪去多余药钉,防止药钉脱落出血。
(2)冷冻疗法:适用于各期内痔。用液态氮(沸点为77.3K,即-196摄氏度),通过冷冻治疗仪探头与痔核接触,使痔核冷冻形成一个冰球,痔核坏死脱落。
(3)激光治疗:适用于各期内痔。用CO2激光器,通过其热、光、机械压力和电磁场效应,使痔核组织发生凝结、烧灼而碳化或气化,以切割痔核组织。
预防与护理
1、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忌久蹲厕所或用力努责。
2、调和饮食,多喝开水,多食蔬菜,瓜果,少食辛辣食物。
3、避免久坐久立,适当进行提肛运动。
4、保持肛门清洁卫生。
5、术后控制排便24小时,口服消炎药物3到5天,以预防感染。
6、内痔结扎或注射术后7到14天为痔核脱落阶段,宜少活动,防止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