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裘氏 | 古镇崇仁和早期裘氏
中 国 义 门 之 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义门裘氏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授命裘广为会稽太守。裘广有祖父裘瑱随同,从渤海郡南下赴任。过钱塘江时,恰逢孙策宣布自任会稽太守,更换会稽诸县吏,遂占有会稽郡。皇命的会稽太守裘广没法到任。裘广选择了剡县,隐居下来,后来定居崇仁。正如《剡录》所说的:剡县自汉以来,成为官吏隐居避灾的福地。说不定隐居官吏指的正是他,因为汉代没有第二位官吏隐居剡县的信息。会稽太守裘广是崇仁的裘氏始祖。
东晋末年(公元388年—公元428年),裘忻的五世孙裘能迁入剡县,裘能的部分后裔也居住崇仁。
安史之乱后,为避战乱,大批北方人向南方迁移。建中元年(780年),陕西传言德宗皇帝要迁江南,陕西迁往越州的人口更是剧增。裘颖川和积川两兄弟也从陕西肃州随着南迁人流,来到剡县。进了崇仁,弟弟积川安顿在崇仁。哥哥颖川继续东进,落户四明裘村岭。
如此,唐末前崇仁已有相当数量的裘氏人口。有忻祖后裔,还有广祖一脉。据柏荫下《裘氏家谱》记载,两宗系图,昭穆伦序,清晰了然。
唐大中十三年十二月除夕前(860年1月),裘甫率裘氏盐帮在象山县玉泉盐场起义。860年5月10日,王式平剿裘甫起义军入剡,第一个动作就是以捕杀内奸为由,大批捕索斩杀平民军吏。起义军家属和没有参加起义的裘氏人家被杀戮殆尽。
860年7月裘甫起义失败后,剡县的裘氏有的英雄就义,有的逃离家乡,有的改姓“求”氏,从此裘氏在剡县销声匿迹。
远离家乡的,有去江西抚乐古溪的,全国唯有古溪的裘氏把裘甫骂了一通。还有去福建霞浦县的。去霞浦的裘氏可好了,南宋时候出了裘钰和裘暨兄弟两进士。改姓“求”氏的,主要是在附近奉化、天台隐伏下来。
非义门派在剡县原有忻祖、广祖两裔,脉络清楚。裘甫起义失败后,非义门派东奔西散,现在只能确切知道奉化裘村、天台山头、玉湖、东林等诸派是忻祖派。但没有资料指出哪里还有广祖的后裔。
唐末至北宋,剡县裘氏消失,古镇崇仁才有张、王、李、段、白五姓之说。此前,从东晋至唐末(公元196年至860年)六百多年的崇仁古镇的故事可能与裘氏有关。
唐宋时的崇仁、永富两个毗连乡,村落星布,人口稠密。据北宋《剡录》记载:“崇仁乡分:感化、霞邱、静林、归善、爱敬五个里。永富乡分:克逊、西清、东阐、余风、禅房五个里。”后来,由于战争、灾疫、迁徙、械斗等原因,人口锐减,一些村庄毁灭成废墟。在近代的田野上还能多处发现村落的废墟,出土古代成批生活器具。说明那里曾经是先祖们居住的村落。
崇仁一村的村前(清泉)坟棚六十年前明显可见民居废墟,地面上有大批碎砖瓦砾。
崇仁七八村北施家山,发现汉-南朝鱼纹、钱纹等墓砖。采集有汉代陶罐、壶;晋代青瓷罐、壶、碗等。1981年清理宋代石室墓1座,出土瓷碗、罐等随葬品。
乌石弄村周围,发现汉-唐代墓葬多座。地面有许多汉、晋墓砖、陶瓷残片。采集器物有:汉代铜镜、陶壶、罐;晋代青瓷盘口壶、双系罐;唐代瓷碗、盆等。
亭山村东山坡上,曾多次采集到汉代陶罐、壶、铜镜、钱币;晋代青瓷盘口壶、罐、猪圈、鸡首壶。南朝青瓷盘口壶、罐、碗;唐代瓷壶、灯盏、碗等随葬品。
绕溪村西南雨钱山,暴露大量晋-南朝墓。曾出土晋代青瓷盘口壶、罐、鸡头壶、虎子、鸡舍、灶、碗等器物。墓砖有鱼纹、钱纹、书册纹等纹饰。
从汉代到唐代出土的文物,主要地点在崇仁乡,不是永富乡。说明奉化、天台裘氏宗谱关于裘氏从汉代到唐代居住在崇仁的记载是确切的。古时的崇仁与现代的崇仁地域略有不同。这些出土文物上是否有文字或其它内容可供分析研究,提供当时信息,且待文管部门的研究工作有所进展,进一步发布消息。
崇仁大桥头西的一坂土地,叫长善畈。人们曾发现过长善畈两处古代遗址,两个神秘的谜。
第一个谜是一座古墓。长善畈在崇仁江西畔,曾有过一座古墓。不知道古墓建于哪年哪月哪个朝代,也不知道墓主人是谁。只能估计古墓规格很高,墓主人可能是位王公贵族或山越酋长。墓前有供百官祭祀、休息的建筑。
南宋前,古墓地面部分已消失,其它祭祀建筑也毁灭。幸好清代还能见到百官祭祀时休息场所残留的一堵矮墻,人称“官墻”,这个事儿还总算被留传下来。
联想附近有个村庄名“官庄”(官葬的谐音),这一片地方可能有古代高官的墓葬群。
第二个谜是数坛窖藏古钱币。也是在清代的长善畈,农民开垦土地时发现离地面一米深以下,是一大片瓦砾堆。有人从那里还掘出一块石板,石板下面有个地窖,地窖里有数坛古钱币。不知道古钱币藏于哪年哪月哪个朝代,只知道古钱币深受铜绿腐蚀,稍触摸,即毁形成粉末。没有留传下来,这些钱币的形状,上面有什么文字。按此推测,这里曾经是一个古村落。
崇仁中街与上街交界处的西边,蟹眼井旁,原来有一座显应庙。紧靠显应庙有座小土地庙。过去每年二月初二土地神诞日(叫春社),必定演“社戏”,祭祀土地神,求土地神佑禾苗,御灾害,保护一方土地。
我国殷商时期就有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那时的土地神指大地。后来,土地神有了人身,称为福德正神。周朝总税官张福德,为官廉正,勤政爱民,享年102岁。逝世后,恩佑一农户脱贫致富。百姓感恩,诚信其灵验,尊为土地神,合资给张福德(福德正神)建土地庙,塑金身膜拜。福德正神作为土地菩萨(土地公公)在全国推开。因此,土地神的形象一般都是衣着朴实,平易近人,慈祥可亲,须发全白的老者,也有少数着官衣官帽的土地菩萨。
崇仁西镇庙的土地菩萨形象与众不同,却是个四十多岁的布衣。
《搜神记》卷五记载:东汉末年三国时,有一位秣陵尉(相当南京县令)蒋子文,追逐强盗至钟山脚下,战死。后来,有官员看见蒋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马、手执白羽扇,侍从左右跟随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样.他对官员说:“我是土地神,要为我立庙.”于是孙权为蒋子文立了庙堂,并将钟山改名蒋山。从蒋子文自诩土地神后,一些地方的土地神才逐渐被有功德恩惠于当地,并受当地百姓尊敬拥戴的人物死后所担任。比如岳飞死后,立为临安太岳的土地神。
为什么显应庙边的土地菩萨是个四十多岁的布衣?
故事发生在三国东吴时。崇仁是个古村落。那时崇仁的村民居住在长善溪东畔。溪西是大片荒地,再往西,则是茂密的森林。有一年,荒地出现一条巨蟒,常出来伤害甚至吞噬牲口和村民。人们害怕了,计划着搬家离开这里。这时,村里来了一个叫化子,四十多岁。他听说村里常来大蛇害人,弄得人心惶惶。叫化子有心出手相助,问明了大蛇的形状、大小、习性,心中有了底,主动请缨杀蛇,为民除害。
叫化子向村民要了一千吊钱,告别村民,走遍浙西奇峰异谷,千山万壑,寻找蛇药草。他到过会稽山的太白,天台山的华顶、菩提峰,仙霞岭的药王山、神农谷等名山药谷。
一个多月过去,叫化子背了两捆蛇药草回来,熬制了两锅蛇药汁。一锅毒药,剧毒,专药杀大蛇;一锅解药,解蛇药毒。他向村民要了一只大红公鸡。给鸡喂了毒药,并给鸡全身涂了蛇药毒汁。
八月十五,叫化子先服了解药,然后全身浸泡了蛇药毒汁。叫化子浑身是毒,却不伤自身。踌躇满志的叫化子掮一杆长竹竿,竹竿梢头晃着一只毒鸡,出发了。
转眼来到村西荒草地,荒草地有一块一人高的茅草坡。叫化子顺着被大蛇进出时圧倒的茅草,一路小心翼翼地拨开茅草往前走,突然发现一个面盆大小黑骨龙冬的洞口。这是蛇洞口无疑。叫化子忙退回离洞口三米处。擎着竹竿,把毒鸡伸到洞口,拼命晃动,吸引大蛇出来。不一会,洞口出现蛇头。叫化子双眼盯着蛇头,小心翼翼地把药鸡往回拉,大蛇口吐信子慢慢往外伸。叫化子摒住气,眼不转睛瞪着蛇头。瞬间,大蛇冲出洞口,咬住毒鸡。说时迟,那时快,大蛇的尾巴一甩把叫化子緾住。叫化子见势不妙,拼命挣扎,巳无济于事。大蛇死死緾住叫化子,越緾越紧,最后把叫化子也吞吃了。大蛇吃了鸡和叫化子,结果毒性发作,死了。
叫化子牺牲了自已 ,为民除了一害。这一天,正好是土地神得道升天的日子。古村落的人们为纪念这位叫化子,尊他为当坊土地神,永世膜拜。所以,崇仁显应庙边的土地神形象与众不同,不是一位慈祥老者,而是一位壮年布衣百姓。
乞丐除巨蟒,救民于危难之中。人们感激他,尊他为土地神。
从我国土地神的演变过程分析,崇仁流传乞丐土地神的传奇故事,说明乞丐舍身除蛇的时间,不会先于三国东吴。荒凉的小村子的存在最早不会离东吴时期多远。
那时候,村子里住的是些什么人?
乞丐除掉巨蟒,救民于危难之中,毋庸置疑谁都会感激他。如果是汉人,裘广和他的儿孙们,人们感激他。但汉人尊儒教,讲究等级礼制,不至于把乞丐尊为土地神膜拜。说明当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只是汉人,不只是裘广和他的儿孙们。
不是汉人,那么会是谁呢?这得从头说起。
汉代,以浙江绍兴为中心,在今天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及浙江、江西、福建一带山区生活的南方土著,称为山越,古越族后裔,百越的一支。
山越人长期生活在大山中,生活条件极端困难,比乞丐优越不到那里去。山越人不会看低乞丐。再说,山越人特别崇拜勇士。居住在崇仁的山越人感恩乞丐舍身救民,崇拜乞丐英勇义举,尊乞丐为神,对于山越人来说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由此可知,古崇仁当时的居民还有山越人。
问题来了。山越人通常住在大山窝,是怎么到崇仁这个盆地丘陵呢?
——根据正森老师的《裘氏史话》整理
| 义 | 门 | 裘 | 氏 |
中国义门之最 孝义传家楷模
微信号:yimenqiushi
将你身边的裘氏故事,裘氏新闻和我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