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进阶之路,“悟水阻力”,慢慢深入揣摩

轻拭燕玲剑,痴望水中月。西周时,剑很短,极薄,形似柳叶,却锐利异常。到了汉朝,剑身暴长一倍,剑刃通直,便于破甲冲击。逐渐的,剑淡出战场,登上庙堂,成了象征。剑法,却延续在了江湖。

许多门派,依据拳法,拥有自己的剑法。剑劲,就是筋劲,更在于脊劲。剑是中正的,中气贯通。剑法通柔韧,游刃有余,曲环柔旋,闪弹角度,都与拳法互通。拳没有感觉,练练剑法,或有所悟。

扬鞭抽流水,振臂意气发。对于拔腰没体会,抡抡大鞭子,丹田动力,腰力抻拔,都会有明显感受。练到高阶,丹田松紧细微,大幅度起落减小,意念一动,丹田精微,犹如针刺小点,启动非常准确,动力十足。会用丹田的人,腰力必定不弱。

耕牛遍地走,抬头见苍天。形容一个人功大,浑身牛劲。牛筋最韧,韧就是耐力。耐力,并非始终紧绷,而是柔缓松紧,才见韧性。到七我回头,到三我递增。练拳,练个走分寸劲,强弱变化,两边不着,韧劲就有了。练太极拳,有个强弱缓急区间,波形延续劲,而不是绝对力。

借月参禅,凭栏观海。一件事儿,做讲究了,学问也就来了。好比汤包,个个圆儿,放盘里似钟,夹筷上如珠。吃也得法,轻夹提,慢稳落,破个小口儿,先喝汤,再吃包馅。练拳也是,轻领头,微虚裆,顺脊柱,开髋臼,脚底绵沉。你有一个模式,总是条理出入,某种内涵,就显露出来了。

缓运贵长劲,发力贵短闪。慢慢盘拳,劲不呆滞,再慢,关节也在屈伸,又或旋转。缓慢打拳,肩胛不能不动。还是缓慢,大转子不能不动。有些人存在误区,认为慢就可以,其实不是,慢是缓慢的活劲,规避呆滞。种子发芽,感觉慢,其实不停在动。再缓慢,肩胛胯根,也要盘旋运动,才是慢的真谛。暗含活力,一触即发。

百年打磨,千年光晕。行拳,绵连一气。太极讲体感,用体感印证功劲。好比说,行拳似水,水有阻力,但这个阻力是柔的。即使再撑圆,还是松活的,缓慢而拥有活力,如行水中,这就是掤。掤不是硬撑,你一启动,便松撑抱圆,运肘,张肋,扩背,活胯,三维扩张,保持空间膨胀感,同时运活关节,感受如水中行走。

柔扩鼓荡,如有水阻。这个阻力,并非僵憋力,而是内压疏通膨胀。练拳,就得练丹田。丹田可催运内压,但这个节奏要缓,缓了,才有机会导引。关节肌肉都不碍事,做到内通,然后慢慢的,腹腔鼓荡运动,波导四肢。所谓断劲,内压贯通断了,于是成了肢体运动。

为何站桩,在不动时,缓慢练内动,体会窍内开张,练习丹田启动,内压空间膨胀。内压似水性,功夫深的人,内压充盈周身,温润浑厚。太极拳,先开始慢练。慢,不是空白的慢,内有内运动,导引搬运,循环流转。初学内功,即使懂了,也必定快不起来。一走神儿,稍微一滑,内劲就断了。水阻感与膨胀感,始终存在,多年修习,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活化快捷。

初学放松,放松还不够,还要饱满,建立三维,不论动静,都是松撑扩张。然后动丹田,稳缓松紧,开始揉动内压,衍生拳式,以意导动。不要想内压,多关注动态运转,体会水阻现象,周身无处不水阻,舒服充盈,流转不息,盘旋波动,慢慢兴旺蓬勃,你就懂内家拳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