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如何识别“网络水军”
这几日某知名团购网站因“清真”话题引发了许多争议,网上出现了大量质疑,之前“黄泛区”“东北人”等槽点再次被扒出,“卸载”“抵制”这类负面声音不绝于耳,网站又一次陷入了信任危机。
今天,我想说得并不是这场“清真”风波的谁是谁非,因为话题本就充满争议,即便吵个“天翻地覆”,也很难争出个“子丑寅卯”。经进一步网上观察我发现,网民在激烈争论这场风波的同时,不断贴出该网“刷好评”“顶热帖”等可疑账号截图,多次提及“危机公关”“网络水军”等关键词,成为事件发酵后除疑似该网站市场经理张W、微博实名认证该网商户运营专员张JQ两张截图引发连续吐槽后,又一大话题讨论点。
正好,我就结合这两年的网上观察,集中谈谈如何识别“水军账号”“网络公关”这类干预行为,这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一项必备技能,否则我们很容易被其制造的假象迷惑和诱导,舆情发生后,非但不能有效收集网上民意,还会导致样本错误,并在后续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时,出现严重的导向和事实偏离。
据个人观察,基本特征如下:
一是这类账号往往无原创或原创率极低。为在极短时间内能迅速制造舆论声势,为雇主服务,网络公关公司或参与公关行为的个人往往拥有大批平台账号。受“追逐利益”“运营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关公司或管理人员在日常运维中并不会花大把时间和精力用心经营,而只需要避免平台“反垃圾”的软件过滤,基本保持相关账号处于“存活”状态即可,账号表现出极强的“小号”特征。前些年的“黄秋生风波”,网上突然涌现大量支持声援黄秋生的微博水军账号,其中一大特征就是无原创或原创率极低。
二是参与热点讨论“只评论”“不转发”。观察发现,这类账号受雇主指使,在热度较高的负面帖文下评论有利于雇主方言论时,并不会同时选择转发,个人研判分析后认为,这可能与“雇主雇佣账号干预主要是为了平息风波”“选择转发可能会放大舆情传播”等原因存在关联。
三是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口径高度一致的评论。一般情况下,网民针对社会热点发表评论,即使观点方向一致,评论时间、表达方式、语气语态及立场视角也会出现许多不同,不大可能会出现“极短时间内大量口径高度相仿突然出现”的现象。如前几年的“梁静事件”,除水军公司后台将“柴静”错打成“梁静”败露水军迹象外,口径高度一致也是一大特点;再如“大约8时20分发”事件,反映出“复制”“黏贴”预设评论的方式可能已经成为公关公司干扰舆论的惯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