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灵到王选的无人能及

电影《模仿游戏》中的图灵说:“有时候正是那些无人看好的人,能取得无人能及的成就。”

电影《模仿游戏》讲述了著名的数学家阿兰·图灵破译德军密码的故事。德国使用通信密码机恩尼格玛(Enigma)加密作战文件,密钥成千上万种,并且每天零点更换,破译起来难上加难。开始图灵采用穷举法来破解,但是20分钟内是是不能完成需要2000万年的工作。德军潜艇大量袭击盟军为英国运输紧缺的粮食和武器的船队,英国一度束手无策。苦苦思索解决方案的图灵发现,德军每天定时发布天气预报,报文常有“希特勒万岁”的口号,这些高频词汇使图灵改变了搜索目标,终于利用计算机快速破解德军每日密钥,至少把二战结束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年。

电影《模仿游戏》

战争,特别是“二战”大大促进了科技发展,而数理逻辑的思维与解析,同样体现在双方的格斗过程。和平时期,面对科技难题,中国科学家王选也同样历经了压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王选和陈堃銶

把汉字融进电子计算机谈何容易?何况,一开始因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便成为“汉字落后”的理由,“文字改革”部门多年前就列入政府编制。王选、倪光南、王永民等一大批科学家投入了汉字处理的系统工程。

面对相似又各有不同的汉字笔画。王选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设计:把笔画的长度、宽度、起笔笔锋、收笔笔锋、转折笔锋等用参数编号表示。而汉字的撇、捺、钩、点不规则笔段仍用轮廓表示,“轮廓加参数”破解汉字字形的数字化。

汉字印刷用的字号有十多种,王选只选一两种字号代表,通过放大或缩小再变成大小不一的字号!使汉字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并不失真地快速恢复,编印报刊的速度与机器容量难题迎刃而解!

1975年5月,北京大学将“全电子式自动照排系统”列为科研项目。一个病休的青年教师带起了一个群体,那是1975年,文革的尾声依然欠缺学术气氛,直到1976年底,王选和陈堃銶仍在并肩奋战。

1976年9月8日,在四机部副部长刘寅同意了郭平欣副局长的建议,张淞芝紧急手写通知,将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之后足够的经费顺利下达。

电影中的图灵说:“有时候正是那些无人看好的人,能取得无人能及的成就。”

而王选也历经了无人看好的阶段,最后成就了汉字的辉煌!他所解决的难题,曾被人说成是“数字游戏”。

因为王选们的努力,才有今天连学龄前的孩子,通过智能手机也无师自通地认识上千汉字的奇迹。希望有更精采的中国科学家的传记片问世!

郭平欣和王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