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6、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第一步:认识古建筑的

在一些历史书籍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道具上写着“某府”“某第”之类的词句;在一些文章中也常有把人物的住所称作“府”;是错误的,因为古代“府”、“第”、“宅”有着很大的不同。

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官宦居住的地方,也可用于身份比较尊贵的人物住居之地,也是住宅之地的一种说法。

生活比较富裕的人的住处,宅院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三进”、“四进”,就是三排、四排。

普通人住宅的统称。在宋朝亲王叫府,余官为宅,庶民为家。

指人们的临时住处,也就是古代接待人的地方。

指临时搭建的简陋住室,没有梁柱,没有门楣,类似今人所说的茅屋、窝棚。

本是寄居的意思,后来称自己家居之外的住所为寓所或某寓。

各有各的涵义,原来不可乱用

《宋史.舆服志》记载:“执政、亲王曰府,余官曰宅,庶民曰家。”也就是说执政官及亲王的房子称为府,其他官员房子称为宅,平民百姓的房子称为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个规矩是乱不得的。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朝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朝;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

《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柴皇城被殷天赐带人打伤,柴进探望一段中这样描写:“入城直至柴皇城宅前下马”。又第三十回,武松随同众人,“到得张都监宅前”。张都监,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州里差遣官。柴皇城和张都监,要是把“宅”改成“府”,在当时会立马定罪入监。

在宋朝普通官员的住宅,依照惯例分为四层,最外面是门屋,格局是“前堂后寝”。《宋史》明确记载“六品以上宅舍,许作乌头门。”也就是说六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外部,可以建有乌头门或门屋(房屋出入口的建筑物,设墙和门,上有屋顶,前后两面有柱无墙,类似廊屋)。

再来说说清朝;在清朝的王府建筑制度中,有一系列极严格的成文规定。在《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卷七十二记载:“王府营建,悉遵定制。如基过高,或多盖房屋者,皆治以罪”。其中对亲王府制、世子府制、郡王府制、贝子府制及镇国公、辅 国公制的府邸营建规模都有严格规定,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 “余各有禁, 逾制者罪之。 ”

从这规定上看所谓“府”是指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辅国公府、公主府。只有获得此类封爵者,他们的住宅才能称做“府”。至于上述几类封爵以外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公、侯、伯、子、男的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头衔,他们的住宅只能称之为“宅”、为“第”,绝不能乱叫成“府”。

府和第的区别还体现在房屋的产权上,自亲王以至辅国公,他们的府一律是由内务府总管的皇产,获得封爵后由内务府分给他们,一般公、侯、士大夫的住房,极少数是皇帝赏给的“赐第”,大多要自己出资建造或购置。

了解了古建筑的一般形式,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古建筑屋顶常识

如果西方建筑的柱式或拱券是其代言,则中国古建筑的代言者,可用其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经千年,已形成完善的体系。下面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对象,来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分类。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在这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中,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庑殿顶和重檐庑殿顶;歇山顶又分为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十字歇山顶等;对于硬山顶、悬山顶,既可以有单层平房,也可有二层楼房;攒尖顶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等形式。

除这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外,还有扇形、套方、双环、卷书等特殊形式的建筑屋顶,再加上由多种屋顶形式组合起来的复合式屋顶,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变得极为繁复。

说了这么多,相信您已经被这些名词看得迷糊了,接下来分别说明!

庑殿顶

特点:四面坡

01

庑殿顶是官式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屋面有四面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为四阿殿、五脊殿。

庑殿顶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庑殿顶建筑:北京北海公园大慈真如宝殿,重檐庑殿顶

歇山顶

特点:屋脊数量多

02

歇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庑殿顶,位列第二。歇山顶四角轻盈翘起,气势非凡,有庑殿顶雄浑的气势,也有攒尖顶俏丽的风格。歇山顶从外部形象看,是庑殿顶与悬山顶的结合。它兼有悬山顶和庑殿顶的某些特征。

歇山顶建筑:扬州琼花观。左侧为重檐歇山顶建筑

歇山顶的组合建筑:故宫角楼。十字歇山顶与重檐歇山顶的组合。最上面一层为十字歇山顶,下层突出的部分为重檐歇山顶。

歇山顶建筑的组合:北京普渡寺大殿。前面的屋顶为卷棚歇山顶(抱厦),后面的屋顶为单檐歇山顶。

悬山顶

特点:两面坡,坡面悬山出墙

03

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歇山顶,位列第三。悬山顶的屋面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坡面悬出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

以建筑外形和屋面做法来分,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前者的前后面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将屋面分为明显的两段;后者屋面无正脊,前后两坡面在脊部形成过陇脊。

悬山顶与歇山顶建筑:北京先农坛。左侧为悬山顶建筑,右侧为单檐歇山顶建筑。

硬山顶

特点:两面坡,坡面不出山墙

04

硬山顶在官式建筑中的等级低于悬山顶,位列第四。硬山顶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所有的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这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屋顶形式,住宅、园林、寺庙中都有应用。

硬山顶建筑:北京法源寺。图片展示的是山面

硬山顶建筑:北京普渡寺山门

攒尖顶

特点:顶部集中于一点

05

攒尖顶,顾名思义,将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在一点,形成尖顶。攒尖顶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古典园林中不同样式的亭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圆形等都属于攒尖顶。

此外,宫殿、坛庙建筑中也存在攒尖顶建筑。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国子监的辟雍,天坛的祈年殿等,都是攒尖顶建筑。

攒尖顶建筑: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四角攒尖顶建筑

攒尖顶建筑:北京颐和园佛香阁,八角攒尖顶建筑

攒尖顶建筑:扬州文峰塔,八角攒尖顶建筑

攒尖顶建筑:扬州小盘谷六角亭

除了以上五种基本形式,还有一些屋顶在中国古建中也常常被运用。比如:

卷棚顶

特点:无明显正脊

06

卷棚顶是两面坡屋顶在顶部相交处形成弧面,没有明显正脊。风格平缓,线条流畅,多用于园林和风景建筑。

卷棚顶建筑:北海公园浴兰轩,卷棚硬山顶

盝顶

特点:平顶

07

盝顶的特点是顶部是平的,有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这样的屋顶可以扩大建筑的进深而无需增加房屋高度。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的建筑中很多房屋都是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就是盝顶,正定隆兴寺内的明代龙泉井亭也是盝顶。

盝顶建筑:故宫钦安殿

盔顶

特点:顶部集中一点,垂脊上凸下凹

08

盔顶因为形似头盔,所以名为盔顶。它的特点是没有正脊,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即宝顶。这一点和攒尖顶相同,两者的区别是:盔顶的垂脊上凸下凹,呈“S”形,而攒尖顶的垂脊多呈圆弧形。

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现存最出名的盔顶建筑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

湖南岳阳楼

盔顶建筑:故宫文渊阁东侧建筑

小伙伴们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个当堂测验:

请问下列古画中的建筑屋顶属于以上哪种形式?(小编在留言里等你哦)

参考资料: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二版)》

田永复《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

(0)

相关推荐

  • 图文解说|中国古建筑屋顶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今天将以图文形式解说中国古建屋顶. 屋顶类型概说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以人字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了种种引伸和变化, ...

  • 中国古建筑常识(一)山墙

    自从加入到古建保护队伍以来,有感于古建保护赶不上大拆大建的步伐,很多人对古建的了解也不多.我自己也在边学边做中总结了一些知识点来分享.第一篇本想写台门,但还是挑了最简单的山墙来写. 中国古建筑墙体材料 ...

  • 依托《中国建筑史》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十)门

    门:有的门仅有门洞,用于车马通行:有的则设门扇,用以阻隔内外. (1)铺首:门钹的一种.以兽面装饰,相传为龙生九子的"椒图","形似螺蛳,其性好闲,故立于门上"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八)檩、椽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八)檩.椽 2017-06-19 11:31 檩.桁:也称"桁条"."檩条"."檩子" ,在宋式建筑中称"榑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七)枋

    枋:较小于梁的辅材,也是主要的木作构件,截面为矩形,是方柱形的横木. 枋的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常提及的有: (1)额枋:位于檐柱之上,是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时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六)梁架

    梁架: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骨架.一般在柱间上部用梁和矮柱重迭装成,用以支撑屋顶檩条.梁也叫做"柁",宋则称之为"栿" ,是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多指按开间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五)柱

    柱:建筑中的垂直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比如屋檐的重量,是建筑的承重部分.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柱,这些短柱不是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之上,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把这重量透过梁架,传递至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四)斗拱

    斗拱:斗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结构构件,因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成为我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斗拱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是建筑屋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

    一.古建筑结构 (一)构架制 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梁可数层重叠称" ...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二)中国建筑史之分期

    "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中国建筑自其源始以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继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