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河南博物院,摄影记录国宝文物
作者:烟水寒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旧址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三胜街31号。馆址几经变更,1961年迁至郑州,新馆于1998年5月1日落成开放。
展馆面积1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件。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开封、淅川、三门峡、辉县、新郑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与国家二级文物5000余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一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博物院的部分珍贵文物几经辗转最终被珍藏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贾湖骨笛 所处时代:新石器时代
器物规格:长23.1厘米、七孔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
通高45.9厘米 口长16.4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
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商代中期 (公元前1590年-1300年)
1974年河南郑州张砦南街出土
通高87厘米
口长67厘米,口宽61厘米
该鼎为多范分铸而成。口呈长方形,上立二次铸成的拱形立耳一对,深腹,腹壁微内敛,平底,下有四个上粗下细的空柱形足,器身四面和四隅各铸单线兽面纹一组。每面两侧与下部饰乳钉纹,足上部各饰兽面纹。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大型铜方鼎,是研究商代前期青铜冶铸的宝贵资料。1974年郑州市出土,共两件,大的在国博,小的在河南博物院。
跽坐人漆绘铜灯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74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通高48.9厘米,灯盘径23.7厘米
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架,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整体髹漆尽脱。
鎏金铜牛 东汉(公元25-220年)
高4.8、长7、宽3.5 厘米
1974 年偃师市寇店乡李家村窖藏出土
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支撑多层镂空云纹,十二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十二只蹲于禁下为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