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四十五)
转:家长百事答
经历一件事后,让人感知到正确的认识,是教育,是助人一生;
经历一件事后,让人重视到结果的好坏,是挖坑,是捆缚前行;
做事和负责之间的差异是:收获思维;
没有收获思维,做事的用心只在焦虑层面,只有压力重重,没有喜悦可言;
有了收获思维,做事的用心提升到观察层面,步骤是能力提升,过程是喜悦验证。
我们是要教孩子迎接挑战;
但更主要的一点:
我们要让孩子体会到迎接挑战的舒服;
而不是只用利弊说服;
舒服,是开启心的力量,无往而不利;
好处,是开启意的分别,会越发陷入压迫感而增加恐怖;
承担精神怎么建立?
先要树立“家庭成员一起努力、各司其职”的“见”:
---家长负责家庭经济和精神的提升;
---孩子负责学业和自我素质的成长;
要让孩子明白Ta是家庭进步的承担者之一,是一根柱子、一个引擎;
而不是信口开河的说:你快乐就行。
先求强,由强而得安;
再由安而得定;
再修定,而入禅;
禅而定,定而禅;
得见宇宙全貌,得晓来去因缘;
以此脱业力束缚,开认知局限;
此为世间修行。
我们讲“公正”,不是为了追求什么高尚,而是因为“公正”才能真实,真实才能对事情的结果正确归因;
一个错误归因基础上的连续错误归因其实就是变态;
要公正,不是高尚,只为不变态。
一门心思做事,有困难但无苦恼;
一个心思待人,有摩擦而无纠结;
世界上的难,都是可以靠努力克服的;
而心里的苦,都是可以靠一心避开的;
一心福,二心苦;
二心再生新变;
则不仅生苦,祸亦出;
惩罚人的“表现不好”,是评判和压迫心理,是第三人视角,该思维的本质是“利用”;
帮助人变好,是承担和负责心理,是第一人视角,该思维的本质是“爱”;
很多家长做着压迫孩子的事,却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是爱,为啥呢?
因为家长自己只在低级的“接受层”,没到达高级的“付出层”,高度不够,不懂得什么是爱。
做的对错是准绳问题,做错要罚;
做的好坏是境遇问题,不好要帮;
曾国藩用人说:勤教、严绳;
勤教就是帮境遇;
严绳就是罚对错;
你有好处我分享;
你有不如意我打击;
这是爱吗?不是!
这是奴隶主!
然而,有多少人在情感里打着爱的旗号在当奴隶主呢?
什么是爱呢?
---孩子别怕,我和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