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以辞害意——伦炳宣诗论文选(四)

谈谈以辞害意

伦炳宣
(一)
“以辞害意”语出《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説《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全句意思是,解说《诗经》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对的。这里,孟子强调的是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后人将此句提炼为成语“以辞害意””又叫“以词害义”,辞典上的解释是,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时代发展至今,这一古老的成语往往被论诗者引用,而且总与诗词格律紧密挂钩。凡是讲到放宽格律要求时,或者不以格律为然的人,必以此语来佐证,好像讲格律就会以辞害意,不以辞害意就不能讲格律。其实这种使二者对立的观点,是对该成语本意的曲解,用错了对象。不能以辞害意是对读诗解诗之人而言,而不是对写诗者所说。当然,写诗之人,无论写格律诗还是写非格律诗,都要做到用辞准确,不能为了语言的华美而影响了思想内容的表达,但这和格律诗中的格律没有必然的关系。不以辞害意和遵循格律是写格律诗的两条规则,二者都不可偏废,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对违律之处进行辩解。中国文字浩瀚,其中有大量的同声、同韵或意义相近的词语可供选择,只要细心钻研,不可能挑不出适合使用的文字。再加上语法修辞的变化,叙述表达方式的转换,是完全能够达到既合乎格律,又合乎诗意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诗词的过程中要反复推敲,在遣词造句上狠下功夫,力求用更准确的字眼、更规范的格律形式,把意象意境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诗人,无一不是没有严格要求的人。而就此生出“捻断茎须”、“千改心安”、“一字之师”的故事也不在少数。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功夫下到,善于推敲,就一定能够在浩瀚的字海中挑选出适合诗意需要的词句,格律约束也就难不住作者。就连我们这些诗词爱好者的小角色,也有同样的经历和体会。我有一首五律《焦桐赞》,是为纪念焦裕禄逝世五十周年而作,全诗是:“根生厚土中,养分自盈充。冠盖荫寒士,花英念逝翁。沙狂何奈我,叶壮正防风。目远云天阔,枝高不蛀虫。”其中“花英念逝翁”一句就是经历了调整语法和修辞、变换表述方法多次修改后,才从出律到合律。原作是“花英恋蝶蜂”,从单句上看似乎并无不妥,其意境也不错。但与全诗比较,却有明显的硬伤,主要表现在违背了韵律。按平水韵,“蜂”属“冬”韵,和该诗所用“东”韵不能通押。按新韵,“蝶”是平声,违背了相间的原则。如果坚持此句的意思不变,遵循所谓不以辞害意的“格言”,大可不必再行修改而就此搁笔,使作品留下既“说得过去”又“合理”的瑕疵。事实上,到达理想的终点总是有路可走的,此路不通自有蹊径。出于这种理念,几经捻须,终于山穷水尽处探得柳暗花明,从变换意象入手,将“恋蝶蜂”改成了“念逝翁”, 把人们思念焦裕禄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中,既符合了格律要求,又创造了更深的意境,产生了全新的效果。
(二)
诗,尤其是格律诗词,其语言必须是浓缩的精华,其内涵一定是深邃的意境。因此,以辞害意的情形是不能够发生的。当然,这种情形的发生决不是来自于格律的严谨,也不会因不遵格律而避免,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素养和驾驭文字的能力。
在古人的诗词中,确实有不少看似不合乎格律规范的作品。当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也时有出律。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一是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诗词格律的确定不是由某朝某代某个人一纸令下,然后让人们去共同遵守,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无数诗人词家反复提炼后逐步形成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合乎现今已固定的格律是很自然的现象,尤其是在近体诗形成初期的作品。二是不要用固定的模式看待事物,把本不是同一类格律诗词硬要用该格律去对照、去定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其实就是一首古体绝句,何必要按近体律绝要求呢?再如崔颢的《黄鹤楼》,本来就是古体诗,只是诗句中多有律句,故有人把它叫做“入律的古风”,为什么非要用律诗的格律去对照呢?三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脱离当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如李白、苏轼以豪放著称,不少诗词是在激情之下即兴吟唱,难免出律。正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所说:“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毛泽东诗词也有出律,曾多次让人修改,有些没有改正过来自有各种原因,不必详细考究。我们在阅读欣赏这些名著时,如果纠缠在个别出律字眼中,曲解误会作者的本意,这才是真正的“以辞害意”。所以,我们绝不可以把诗词中特别是把名人、伟人诗词中的个别出律现象,视为“不以辞害意”的典范而去盲目尊崇,为自己不严谨的创作态度或者懒惰行为寻找借口。
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辩证的观点,也是善良的包容,但绝不是纵容。同样,对于诗词中个别出律现象虽情有可原,但并不鼓励和提倡。中华诗词学会在《二十一世纪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举凡近体律绝、词曲诸体的格式,平仄对黏法则,以及曲调谱式,应保持不变,不应以改革为借口任意改动”,当然也不能以“不以辞害意”为借口,有意去破坏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我们主张对格律诗“求正容变”,而这种“变” 应主要体现在诗韵改革上,这就是在“求正”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代声韵变化的语音实际。不加改革就无法适应时代,走向大众,难以展示诗词声韵之美”(同上)。当然,对诗词中个别“拗句”或因“拗救”不成而破格,虽有“合掌”却不失为佳句等突破“正体”的“变格”也应包容,不必过于苛求。但瑕疵毕竟不是美玉。
当前,我们正处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时期,有着非常宽松的创作环境,各种新兴诗体正在发生发展,如果不愿接受平仄格律的束缚,可以转写其他诗体,如古风、新古体诗、自度词甚至于自由诗,等等,何必非要挂上“不以辞害意”的遮羞布,附会在格律上呢?正如马凯同志在论及新古体诗时所说:“鉴于不讲平仄即非格律诗,这类诗尽管也是五言、七言,却不宜冠以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之名。同样道理,只是在字数、句数、大体押韵上符合某个词牌或曲调但不讲究平仄的作品,也不宜冠以XX词牌或XX曲调”,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不以辞害意的诠释呢?
(0)

相关推荐

  • 古体于近体

    许老师: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格律诗中的平仄和意境(或者说诗意)的矛盾问题. 如果按照曲度格律诗谱写诗.有时就会影响诗的意境.如果完美的表达意境,就会偏离平仄诗谱.你能不能教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我以前 ...

  • 初学诗词,在练习创作时,如何避免写成了打油诗

    初学诗词,在练习创作时,如何避免写成了打油诗 文/成长新视点 初生牛犊不怕虎, 学海泛舟爱读书. 诗写风流古今事, 词蕴华章世间无. 藏头诗一首<初学诗词>,作为开篇.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化历 ...

  • 为什么平台上烂诗都有人点赞,怎样写才算得上一首好格律诗词?

    有朋友问:你爱写格律诗和宋词吗?请问怎样写才算得上一首好诗词? 平台上诗词爱好者很多,写近体诗和宋词的人,大多爱堆砌华丽词藻而忽视了意境,也有许多诗作连基本近体诗的常识都没有,却有许多人赞赏,您认为正 ...

  • 焦玉洁:读写古诗的三个关键点(诗海拾贝)

    我从青少年时候就特别喜欢古体诗.从读诗到背诗,一直到偶尔偷偷地写几首小诗,藏起来没有人时自己反反复复去读.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走过了四十多年.现在仍然觉得作古体诗是件极不容易的事儿,最不容易在于才情,这 ...

  • 哪有什么古风,只不过是你矫情的想象罢了

    有朋友想学习写诗,不知道从何下手,选择什么类型进行创作. 想写什么诗? 中国诗词分为古诗.词牌.现代诗.古诗分为遵守格律的近体诗和不遵守格律的古体诗,即古风.其中古风的一部分"律古" ...

  • 诗应该怎样写——无视诗坛乱象,把握自己的心

    诗应该怎样写?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笼统,要回答得笼统也很容易. 调侃些的,用笔写呗. 敷衍些的,用心写呗. 可正是这两个回答,是一首好诗出炉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用笔写,是体裁.格式,讲究的是诗的形式. ...

  • 介绍律诗的几种对仗方式——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三)

    介绍律诗的几种对仗方式   伦炳宣     对仗,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对仗一般用同类句型和词性.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不用对仗.但也有变例,或颈联不 ...

  • 意境浅说——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五)

    意 境 浅 说 伦炳宣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利用形象思维方法经过艺术构思反映在诗中的包含思想感情的生活画面."意"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 ...

  • 谈诗绪——伦炳宣诗论文选(十六)

    谈诗绪 伦炳宣        诗绪即诗的思绪,是对诗词由起始到结尾所进行的思考,亦即艺术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诗绪谋篇的基本思路,进而形成诗词的结构模式.通常情况下,诗绪有三种方式:     一是层 ...

  • 浅论诗词的多角度表达——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七)

    浅论诗词的多角度表达 伦炳宣   多角度表达是诗词达到意境广阔.蕴含深邃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这种要求,需要具备两大前提:一是主观感觉上的多角度,二是客观感觉上的多角度.前者要求作者调动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 ...

  • 俗语入诗也风雅——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九)

    俗语入诗也风雅 伦炳宣        俗语即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人们在日常的口头交流或著文立说中,常用浅显的俗语来说明一些深奥的道理.在诗词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灵活地运 ...

  • 巧识入声字——伦炳宣诗论文选(九)

    巧识入声字   伦炳宣      我们在研读和用旧韵创作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入声字.而入声字又以中古时期的发音为准,较难掌握,主要靠死记硬背或临时查字典,麻烦而误时.特别是初学者和老年朋友更是难上加难. ...

  • 浅议近体诗的拗救、守律和创新——伦炳宣诗论文选(十)

    浅议近体诗的 拗救.守律和创新 伦炳宣        我们知道,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 .凡"拗"须用"救" ,有拗有救,才不为 ...

  • 以拗救拗不可取——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一)

    以拗救拗不可取 伦炳宣      我们知道,格律诗中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称"拗" .凡"拗"须用"救" ,有拗有救,才不为病.平拗仄救,仄拗平 ...

  • 曲笔生意境——伦炳宣诗论文选(十二)

    曲笔生意境 伦炳宣         曲笔是一种委婉的写作方法.为了生动地表现主题及事物特质,不去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绕过事物本身,用含蓄隐晦的笔触描绘暗示,从而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在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