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兄弟悲壮的人生:都打过太平军,3人战死沙场,仅1人善终

太平天国自起义以后,面对的是源源不断的清军。清军军队构成主要是八旗与绿营,然而从道光末年到咸丰初年,绿营的战斗力实在是差强人意,一败再败,咸丰皇帝不得不下旨让曾国藩在湖南练团练,而这一练,成就了晚清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湘军。其实,在湘军之前,有一支地方团练也是太平军的劲敌,并且这支军队的士兵与湘军来自同一个地方——湖南。

这支军队让太平军在桂林、长沙、南昌等地吃尽了苦头,冯云山、萧朝贵的死和他们关系巨大,只可惜当这支军队名声越来越大时,军队的老大江忠源突然战死,直接导致这支军队影响力远不及后来者湘军与淮军。

江忠源是一个悍将,他带着不足千人的楚勇四处救火,战功卓著。其实吗,不仅仅是江忠源,他另外三个亲兄弟也是先后走上镇压太平军的道路,以清政府的角度来看江忠源一家,可谓“满门忠烈”,只是,这“满门忠烈”结局真得不咋,毕竟是以战功出名,江忠源四兄弟3人战死沙场,仅1人善终,十分悲壮。

江忠源,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早年参加科举考试,在乡试中取得名次,后参加会试未能高中,便回乡教书,以兵法训练乡里子弟。

道光二十七年,瑶人雷再浩在江忠源老家新宁聚众作乱,江忠源召集团练,一举平定叛乱,并因此得到朝廷破格提拔,出任知县。道光去世,咸丰掌权,太平军也在此时做大做强,江忠源在老家征集团练,带着数百人前往平叛一线。

大家千万不要小瞧这数百人,他们先在协助桂林守军驻防,未曾使城池落入太平军手中,接着在蓑衣渡重创太平军,不仅让洪秀全改变行军计划,放弃以水路进入湖南境内,更是让冯云山命丧此处,“忠源伐木塞河,截蓑衣渡,血战二昼夜,秀全舟挂树不得前”,“江忠源扼之于蓑衣渡”,江忠源一战成名。

太平军打到哪里,江忠源就跟到哪里,从蓑衣渡到长沙,从长沙到南昌,从南昌到庐州(今安徽合肥),原本不堪的各地守军在江忠源的协助下守住了战略要地,只要有他和楚军,太平军就占不到便宜。然而,他的人生最后在庐州画上了句号。

庐州一战,江忠源守得十分艰难,缺兵、缺饷、缺器械,江忠源发动百姓一起守城,发动富人们出钱出粮,自己更是常常在城墙上戒备,然而,“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庐州巡抚胡元炜竟然打开城门迎接太平军。江忠源见大势已去,本要自刎,被众人阻止,不过始终认为自己丢失庐州,难辞其咎,愧对朝廷,最后选择以死明志,殉城于水塘之中。

江忠濬,他比江忠源小三岁,排行老二,也是最早跟随江忠源作战的人。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江忠源回乡召集人马,所召集的数百人正是由江忠濬统领,奔赴广西。庐州之战中,江忠源缺人手,他离开兄长外出求援,当再次回到庐州时,庐州已经陷入层层包围之中,他根本没有机会接近庐州城,“忠源弟忠濬偕刘长佑来援,驻城外五里墩,阻不得前”,只能看着城破,兄长战死,而他,对太平军的仇恨更甚,收集楚勇幸存者,再次投入战斗中。

1859年,他遇到了太平军悍将石达开,与他并肩作战的是李续宜,此人同样与太平军有着血海深仇,他哥哥李续宾死于陈玉成手中。这一战,他们一起击退了石达开,“江忠濬募乡勇千人为‘宝胜军’,拒守武、新之交3月有余”,后历任安徽布政使、四川布政使、广西布政使,是兄弟四人中唯一一个没有死在战场上的人。

江忠济,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江忠源助守长沙、南昌时他随行左右。长沙一战中,江忠济“堵缺口,杀登城贼数十”,在楚勇中以勇武著称;南昌之战中,他再次身先士卒,“两塞城缺,斩贼之先登者”,当时城中高官巡抚张芾盛赞他“精敏勇敢”。江忠源死后,他投入骆秉章麾下,咸丰六年战死在通城,“悍党(太平军)集数万,为所围,力战三日,营陷,死之”。

江忠淑,兄弟四人中排行最末,史料中鲜有记载,只知道他也是楚勇中一员,出征没多久就战死。

江忠源四兄弟难有善终,或许正是因为杀戮过重,加之武将难免死于战场,仅一人善终或许已经是不错的结局。

参考资料:《清史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