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10倍
连续一周的基金经理调研,仿佛每天都在赶通告,去不了现场的就参加线上调研,感觉是要参加一周的密训。
有个基金经理在讲到选股策略时,从行业选择、深度调研后反复提到了一支股票。因为我对炒股不太懂,但还是忍不住搜索了一下,
把股票名字截去,即使不懂炒股,还是被优美的上扬曲线吸引了,两年不止十倍,百元股价指日可待。我后续查了公司简介,才发现我在日常消费里为这支股票的盈利贡献了很多年。
原来财富就在身边。
最近在看《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刚好在<普通常识的重要性>一章里提到了这个现象。
他说,我每年拜访数百家上市公司,花费一小时又一小时的时间,跟 CEO 金融分析师以及那些共同基金业内的同事一起,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让人头脑兴奋的交流聚会,但我是在这种正式场合以外的环境中,偶然发现了让我赚到大钱的大牛股。
Taco bell 快餐,在我去加利福尼亚洲旅行的途中,这家连锁快餐店的墨西哥玉米煎饼,让我对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La Quinta 汽车旅馆,这家公司是住在其竞争对手假日酒店的旅客向我谈起的。
沃尔沃,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喜欢这家公司生产的汽车
苹果电脑,不仅我的孩子用苹果电脑,而且我们公司的系统管理员也为公司办公司购置了几台。
业余投资者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大牛股,如果你连看到的词汇是用来描述赛马奔跑的速度,还是电脑存储芯片的速度都搞不清的话,那么你最好还是离这些一般人根本搞不懂其业务的公司的股票远点儿。
就比如说今年 3 月原油暴跌,有不少觉得自己能抄底的人,都抄在了半山腰,当时我因为初入股市,胆子小,侥幸躲过一劫。
巴菲特早年因为没看懂而不买科技股,错过了大量 10 倍、20 倍的股票;
彼得林奇在书中列举了他错过的很多机会,但他并不因此后悔,“投资者只要挑选到少数几只大牛股,就能够获得一生的投资成功”。
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也许会错过很多机会,但同时也避免了潜在的巨额损失。
我并不鼓励大家去炒股,但是做一个细心人,留意身边事物,不要对周遭的一切视而不见。有时机遇离你如此之近,多说几句,多问几句,甚至多看几眼,多思考几分钟,也许会有不同的结局。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反思和忠告。
就像住万科保利的房子,吃海天酱油做的菜,喝农夫山泉的水,聚会送礼喝茅台,不离手的微信,买平安的保单,喝喜茶的奶茶。这些生活场景常见的产品,也许就是投资的源头。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选择常用的,可持续用的产品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
我还深刻记得 3 月疫情的时候,基本上一日三餐全家都一起享用,我妈妈感叹说,以前一个月都用不了一瓶酱油,现在一周就能用完。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去把生活场景兑换在股市上,后来在新闻报道里才知道海天的股价一路飙升。虽然一支股票的涨价因素肯定是多元的,但多去兑换生活场景,我相信一定可以提高对投资的认知。
彼得林奇还写到,
每个人在投资前都应当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有一套房子吗?
我未来需要用钱吗?
自己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需要的素质吗?
前两个问题是需要我们确认基本生活已经得到保障,而不是把急需要用的钱拿去股票市场去幻想大幅增值,因为这样的话赌博的性质更大于投资了。用闲钱投资股市,即使这笔损失真实发生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它不会对你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第三点,自己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需要的素质吗?这个其实是投资中最重要的。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以及能够在市场普遍性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彼得林奇强调了普通人能从生活里发现大牛股,以及对股票进行了 6 种分类,这其中有很多的参考意义,但我并不会认为投资因此变得简单了,因为很多看似简单的道理,背后却需要大量的学习积淀,实践操作,形成自己对宏观、历史、经济、商业和公司、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理解,想要做到融会贯通,需要从大量的基础工作开始做起。
所以,终究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与其自己花精力研究股票,不如找到合适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买合适自己的基金。但是学习简单的投资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养成成功投资的素质,是我们普通人可以潜心学习一辈子的事。
最近我在雪球上征集了一波书单,都是普通投资者在投资路上自己有所获益的好书,在此也分享给大家,我们共同学习。
《投资最重要的事》
《聪明的投资者》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穷查理宝典》
《巴菲特传》
《传世书》
《奥马哈之雾》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解读基金》
《世风日上》
《坚守:约翰博格的长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