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化腾遇到潘乱

虎嗅前编辑潘乱,

5月5日在他的自媒体号上

发表了一篇名为《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

号称花了三个礼拜,

采访了很多腾讯内部人士,

从4w字删改到了1.4万字。

发布仅2个小时就达到了10w+,

现阅读量已超百万。





开宗明义:

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

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这家快20岁的公司正在变得功利和短视,

他的强项不再是产品业务,

而是投资财技。





5月6日上午开始,

网络上盛传一张截图。

截图显示,

今天凌晨2点19分,

已有人直接在微信把文章发给马化腾。

短短20分钟后,

马化腾就在微信对话框打下数百字回复:

“看了,有批评蛮好……”



随后,

腾讯旗下的腾讯科技首页发了篇题为

《腾讯没有梦想?马化腾:

理想是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

的文章又引发网友热议。





不料随后就有人爆料,

说马化腾深夜回应的聊天截图

是别人PS出来的:

一位网名为Zen的人推文

《腾讯的梦想其实是我PS出来的》

(目前该文已被删除),

承认截图属于自己恶搞:

“在这边和pony以及腾讯道歉,

我本人也买了腾讯股票,

很喜欢pony以及腾讯,

做这个事情完全是出于对运营的好奇心。”





此前腾讯科技首页那篇题为

《腾讯没有梦想?马化腾:

理想是做出最好的产品,而不是赚多少钱》

的文章,

也于晚上9点40分左右被移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篇题为

《腾讯需要梦想吗?》

的自媒体文章。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随后表示:

这张一度热传并引发无数跟进评论的

马化腾微信表态截图确实是有人伪造的,

而因为自己一直在飞行中

所以没能及时确认并澄清。

(让人情何以堪,包括腾讯科技自己在内)。





而在另一份截图里,

凌晨2点不到,

腾讯总裁刘炽平曾在微信上作出回应。





这个5月开始以来最大的乌龙,

最后以潘乱老师在5月7日发表的一篇名为

《腾讯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

作为他“碰瓷儿”腾讯行动成功的宣告和总结。



低调的马化腾

这个乌龙背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果Zen PS 马云或者李彦宏的微信对话截图,

在任何场景下,

应该都不会有人相信。

而为什么PS马化腾的对话截图人们相信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前小马哥有不少言论

是通过微信截图方式流向公众的,

比如与朱啸虎就共享单车的讨论,

再比如给腾讯文档等产品的鼓气。





马化腾跟朱啸虎微信“论共享单车”截图

微信是腾讯的社交产品,

用自家的产品也并没有错,

比如王兴,

也执念地用当年创建的饭否发声。

或许马化腾从来没有想过,

他在朋友圈的发言、互动,

都会被媒体大规模引用,

马化腾本意只是说给少数人看,

然而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大佬的言论分分钟被截图。

反观其他企业家,

要么不直接对外沟通,

如李彦宏、任正非、丁磊;

要么通过微博、

微头条这样的公众沟通方式表态,

如雷军、马云,事后也有迹可循;

媒体和大众已然将微信当成马化腾的公众沟通方式,

而微信等截图又因为封闭和私密性导致信息不对称,

很容易被人利用。

马化腾之所以这么低调是因为什么呢?

原因一:和他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很大关系。

马化腾出生在广东汕头,

后来随父亲迁到了海南居住。

马化腾在海南度过了他的童年,

因为自然风光非常好,

幼年的马化腾对天文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数天上的星星。

幼年的生活对他的性格有一定的影响,

早年开会都说不清楚话。

马化腾本身是潮汕人,

潮汕地区早些年比较穷,

很多人为了生活更好就出来做点小生意,

一点点打拼积累,

然后家里人加上乡亲乡里的一个个带出来,

这就造就他们有很强的抱团性质,

而且吃苦耐劳造就的个性就是低调、

闷声发财那种。

马化腾其实不算白手起家,

他有很强大的原始积累,

就是源自他的家庭。

如果太过高调,

群众视线自然会关注到他背后的这些亲人,

这也是一个重视家庭的潮汕人并不会喜欢的。

这种性格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

严谨而有内涵,

自信而不张扬,

马化腾不喜欢去外面大说特说,

因为他本性如此。

原因二:马化腾是一个程序员

马化腾很有见解,

也对未来很有规划,

他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

一直在打磨自己的技术。

在大学的他比较拘谨和沉默寡言,

也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学习编程,

因为程序员的特殊性,

马化腾不需要过多的和人去交流,

也没有什么展示欲。

原因三:说多了,就很容易被针对。

马化腾在做QQ的时候就很不愿意张扬,

为什么?

因为当时并不是只有他一家在做,

国内有不少IM竞争者,

国际上更是有微软MSN这种巨无霸,

如果腾讯过于张扬,

很容易就会被视为眼中钉被消灭掉。

马化腾做QQ的灵感很多程度上来自于ICQ,

QQ自己的前身都是OICQ,

当时马化腾不愿意在美国上市

也是考虑到会收到国际巨头的重视,

后来腾讯壮大后果不其然被ICQ针对,

当时的域名之争闹得轰轰烈烈,

但也正因为当时腾讯已经占据了IM行业

90%的市场才敢打官司叫板。

试想,

如果腾讯大张旗鼓,

马化腾又很张扬,

90%的市场占有率会不让其他巨头视为眼中钉?

在没有第三笔融资

(前两笔只有200万很早就用完了,

腾讯当时非常惨,

马化腾已经公开售卖腾讯但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收购),

没有门户业务,

没有运营商支持的条件下能够抗衡?

只有死路一条。

原因四:现在是没有必要

QQ/微信现在注册用户数8亿,

马化腾为什么要频繁的出来说呢?

小米喜欢开发布会,

乐视喜欢开发布会,

那是为了营销。

很多企业老总出来是为了宣传,

这是布局,

有必要的情况下马化腾也会出来,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

因为腾讯实在是太有名,

腾讯想做什么事情根本无需发布会,

它要营销,

一个push就够了。

一向低调的马化腾在舆论上从来没有犯过什么错误,

只不过这一次,

是一场巧合的错误。

不光是因为因飞行而延迟的公关,

顺应了人民意愿的P图,

还因为遇上了来势汹汹的潘乱。

高调的潘乱

潘乱,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亦不知是要“拨乱”还是“捣乱”。

在这篇文章爆发后,

很多人都在打听这个叫潘乱的自媒体人,

他最初被圈内人熟知的身份是虎嗅编辑——

潘乱、韩昭、祁萌和李拓是虎嗅最早的四个编辑,

李拓如今已是虎嗅主笔,

其在一篇文章里表示,潘乱

“是陪着虎嗅走过了最艰苦的时光的、

最具责任心的早期编辑之一”。



李拓的文章截图

他当年就很拼,

这种拼,李拓是这样形容的:

“他编发文章和社区互动的劲头,

即使在创业公司也实属罕见。

当然这种强度的劳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有一段时间一场大病害得他以为得了不治之症。

因为在复健期间长期使用激素,

他增肥的速度像是吹气球”。

虎嗅早期编辑合照右4为潘乱

2014年左右,

在虎嗅建立行业地位的关键时期,

潘乱负责其最重要的版面即虎嗅网站头条的运营,

同时负责虎嗅旗下的荐书栏目“乱翻书”,

彼时工资3000元,

多次要求下在离开虎嗅的时候达到了4000元。

2014年也是马化腾以1007亿元的家族财富

荣登中国家族财富榜榜首的一年。

这一胖就再没瘦下来。

直到胖胖的潘乱离职那天,

虎嗅还窝在北四环的那个名叫

“三空间”的两套商住两用的两室一厅里。





离开虎嗅后,

潘乱先后供职于初创期的新闻平台“界面”

和投资机构海纳亚洲。

其实他可能是最早一批看到

短视频和垂直媒体创业潜力的人之一,

但可惜尝试没成功。

许正是这段经历,

让其对内容、文娱、运营等话题更加理解,

他的文章相当一部分与

今日头条、抖音、微信等产品有关。

他还组起了一个名为“科基博客Tex”的群,

成员多是已经或即将不再

从事科技媒体采编行业的八零九零后。

潘乱在组群之初说,

“这个覆盖了当今主流科技媒体从业者的群,

未来身价不可估量。”

的确,当初作为草根的群成员,

两年后要么是合伙人,

要么是高管,

沧海桑田。

如今,

他是年轻人社区应用“最右”的运营合伙人。

作为“最右”顾问,

打响产品的知名度是他的工作任务。

于是,

他将更多精力花在公众号“乱翻书”上,

这是他之前在虎嗅写过的专栏名,

只不过订阅的人没多少。

这次他重新出发,

梦想是

希望“乱翻书”能“干掉历史上所有同题”的选题,

即超越科技圈同一个话题的科技评论文章。

此前《王兴的无限游戏》、

《微信已经老了,头条永远年轻》

等文章都引发了刷屏,

不过,

截至目前最火爆的文章是《腾讯没有梦想》,

这篇文章被认为在影响力上

超过了《腾讯传》和《狗日的腾讯》。

不管《腾讯没有梦想》是不是“盛世危言”,

是不是“哗众取宠”,

这次,毫无疑问,

他成功了。

腾讯有没有梦想?有。

但是梦想需要很多很多钱才能守护。

潘乱在质疑腾讯有没有梦想的时候

顺便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但不知道他能不能守护他的梦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