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戍边写下一首词,虽不如《渔家傲》有名,却真实感人

说起范仲淹,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刚正耿直的官员,更是一个时时为国家前途思考的官员,不然在庆历三年也就不会被宋仁宗看重,牵头主持新政。范仲淹一生政绩颇多,除了主持新政、改革学院、稳定地方之外,还曾戍守边关。不过,他戍边的身份不是武将,而是文官,要么是安抚副使,要么就是一州知州。

宋仁宗宝元元年,党项人李元昊称帝,为了逼迫北宋承认西夏国,李元昊于次年对北宋发起战争,北宋边军不敌,战败于三川口,李元昊趁机兵临延州城(今陕西省延安市)。消息传到东京,朝野震惊,宋仁宗召回范仲淹,将之与韩琦、夏竦派往陕西,以抵御西夏的进攻,夏竦位高权重,出任陕西经略安抚使,范仲淹、韩琦为副。

三人抵达陕西之后,范仲淹见西夏军已经侵占延州部分土地,延州局势危急,于是在1041年秋自请代张存知延州,仁宗允许。范仲淹一边筑城、强军,一边与其他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延州局势稍稍稳定,但是见战争为百姓、士兵,带去极大的痛苦,感由心生,写下一首千古之作《渔家傲·秋思》,这首词历代评价极高,被认为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代表之作。

在很多人眼中,范仲淹是大才、是好官,可是忘了他其实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小佛认为在范仲淹戍边作品中,最真实感人,最能体现他普通人身份的是《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一开篇,范仲淹便为大家描绘了西北辽阔之地的秋景:碧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黄叶飘落,野草也变黄了,放眼望去,满地的黄色,黄地远处与江水相接,江波之上笼罩着一层翠色的寒烟,远望去与天空一个颜色,这或许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的那样——秋水共长天一色。

斜阳映山,江水接天,而那芳草遥远的伸向远方,无边无际,似乎比斜阳更远,看不到尽头,遍地金黄的西北哪来的芳草?那不过是暗指自己的故乡,斜阳尤可见,故乡却不见,心中何其悲。

“黯乡魂”,直抒胸臆,戍边不能归家,每每想起家乡,总是让人黯然神伤,滞留外地的落寞充满心底。思乡之情如何排遣?只能期待每晚做梦的时候能够梦回故乡。

如果夜中失眠又该如何是好?依旧不愿意选择在明月之下倚靠小楼眺望远方。望再远有什么用,也望不见故乡,一人独倚只能徒增孤单与寂寞。有什么能够帮着化解心中的忧愁和思乡之情呢?借酒浇愁罢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美酒下肚,忧愁更重,那酒似乎已经全部化作眼泪,顺着脸颊滑下。

范仲淹思乡情切,想要排遣,却不曾想曲曲折折:回乡不成只能寄托于美梦;美梦难成,独倚高楼,空增离愁;借酒浇愁,愁更愁,美酒变清泪。思乡之情终究还是化作了两行清泪,全词黯然收尾,是那样的真实感人。

参考资料:《全宋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