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赫重臣在咸丰死后立刻被慈禧处死,曾国藩感叹:朝廷自毁长城
咸丰在位时期,清王朝内外患不断。继位之初,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揭竿起义,竖起反清大旗,而后大火燃遍大半个中国,外国侵略者趁机提出修约,被咸丰皇帝拒绝而后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放弃北京,这场战争最后还是以签订不平等条约结束。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王朝也没有在咸丰皇帝手中走向灭亡,而是艰难的挺过这一段困难时代,又坚持了近半个世纪。而帮助清王朝逃过这场大劫的除了为大家所熟知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之外,还有一个长期被遗忘的人,那便是咸丰朝的“苍鹰”——爱新觉罗·肃顺(看他的名字就是知道,他属于皇室宗亲)。
咸丰登基之时,官员们早已是贪腐成风,真正做事的并不多,由于肃顺兄长被重用,他有了被咸丰召见的机会,两人交流时,肃顺毫不忌讳的指出朝堂弊端,希望皇帝整顿吏治。肃顺一席话仿佛惊醒梦中的咸丰,咸丰当即决定重用肃顺,“擢内阁学士,兼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事实证明,肃顺在协助咸丰皇帝治理国家时手段非常的狠,敢于得罪权贵: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前大学士耆英跟随随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前往和英法两国谈判,耆英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就直接回北京,肃顺弹劾他,要求将之处死,咸丰念耆英是旧臣,让他自尽了事。
或许因为那段时期,内忧外患不断,肃顺的脾气也不好,看到同僚们有一点不对都会不顾情面,张口大骂,大学士周祖培曾经因为签署文书出了点问题,就被肃顺骂的颜面尽失。
肃顺一生中,经手最大的案件当属“戊午科场案”,科举是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被选出的学子们意味着王朝的未来,而总有那些官员们利令智昏,为了自己的利益,枉顾政权未来。“戊午科场案”牵涉官员达九十多位,职位最高的人甚至已经做到了宰辅级别的内阁大学士柏葰,咸丰皇帝本想免他一死,肃顺据理力争,柏葰立刻就被处死了。
大学士柏葰典顺天乡试,以纵容家人靳祥舞弊,命肃顺会同刑部鞫讯,谳大辟,上念柏葰旧臣,狱情可原,欲宽之;肃顺力争,遂命斩。
咸丰帝是肃顺坚实的后盾,不过他不长命。1861年8月,咸丰病逝,死前他为自己唯一的儿子选了8个辅政大臣,肃顺位列第一,真正意义上的位高权重,走上人生的巅峰。
然而,这一切都被寡妇慈禧终结了。在慈禧的安排策划下,肃顺在送咸丰灵回北京城的路上被抓了,“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枻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
不久之后,肃顺被处斩,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当围观他处斩的人何其多,人们往他身上扔臭鸡蛋、瓦砾,一个个恨不得生吃他的肉。其实,这也可以侧面看出,肃顺的铁血手腕的得罪了多少人。
那是曾国藩正在剿灭太洪秀全等人,听闻肃顺被处死,伤心不已,一则肃顺是他好友,二则他认为朝廷失去了肱骨之臣,不由仰天长叹:“自坏长城矣!”
小佛不由得想起了袁崇焕,他为明朝守边疆,到头来却被崇祯皇帝处死,被百姓生吃,“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