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地名小考(连载八):王囚—王因(王音) 辛王社

      樊英民,1947年生,山东兖州人,退休前供职于兖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著有《兖州史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兖州历代碑刻录考》(齐鲁书社2013),点校整理《菉绮阁课徒书牍》(《新美域》专刊2008)、光绪《滋阳县志》(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另有《牛运震空山堂文集诗集笺证》《颜伯珣诗集校注》待刊。

8、王囚—王因(王音) 辛王社

《兖州县地名志》在王因条下说:

本村历史悠久。相传古时有个王子曾被囚禁于此,村因得名王囚。后来觉得囚字不雅,加一横改为王因。据《左传》记载:“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季康子伐邾,囚邾子于负瑕,此地春秋时属负瑕邑……”

检《春秋》鲁哀公七年:“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左传》有“季康子欲伐邾,……秋,伐邾。及范门,犹闻钟声。大夫谏,不听………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邾众保于绎。师宵掠,以邾子益来,献于亳社,囚诸负瑕……”

按,被囚的邾子益即邾隐公。邾是当时一个小国,曹姓,为鲁之附庸国,其国都在今邹城峄山附近。邾国与鲁国接壤,“鲁击柝声闻于邾”,《左传》杜预注有“负瑕,鲁邑也”。今兖州在春秋时即为负瑕。鲁君虽囚禁邾子益,但并没有杀他,而是两年后又放了他让他继续做国君。因此鲁国安置益及王室成员,会选定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场所。他虽然没有自由,但在这个场所里,他还保持着国君的身份,这就是“刑不上大夫”。我想今王因也许就是那个场所所在。

有说负瑕即瑕丘,其地在今兖州城东北五里古城村,春秋时是鲁桓公庶子的釆邑。其地距今王因还较远。在今王因附近,除西南约十里堌城村有古城遗址外,现尚未发现其它先秦古城邑遗址,但王因村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规模很大。虽然时间早于春秋很多,而那里是延续上千年的聚落是无疑的。因此鲁国选择其地囚禁邾子益也是可能的,由王囚而王因,倒也符合逻辑,顺理成章。

王因是由“王囚”演化而来,这个说法在《兖州县地名志》之前未见有文字记载。王因这个村名最早见于康熙十一年《滋阳县志》,在北辛王社里记有王因集,但同书记寺观,又有“西齐王庙在王音集”、“孤村寺在王音北”,说明王因又作“王音”。这种同音不同字的现象在村名中固然并不罕见,而且也可以认为是流传中的讹变;但却也提示我们,对一些地名形成的种种传说和猜测,也都不过是传说猜测而已,不可完全当真。尤其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传说。

康熙县志后的各种行政区划表里也都有王因集。而且至少从1935年起成为王因镇驻地,此后一直是乡、区、公社等驻地。

明嘉靖时朱健荣墓志有“葬兖城南十里许滋阳北辛王社”语,其出土地为今王因镇寺上村外。清代县志多有北辛王社、西辛王社、南辛王社,这些社所辖地大部分为今王因镇境,其所属村庄中有王因,又有辛(新)庄。因此辛王社之名中的“王”字,应该就是指王因。

(未完待续)

——本文原刊于《兖州春秋》年刊第七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