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害羞,只是有点慢热”多给孩子彩排的机会,让他摆脱害羞
菲利普在《害羞心理学》中写到:
害羞是人类共有的,具有普遍性,10个人中就有4个人正在经历着害羞。
很多人从小都曾经历过被家长从身后拎出来打招呼或者被推出来表演节目的经历,如果“演砸了”或者表现的扭扭捏捏,就会被说成是“上不来台面”、“怕生胆小”等。
事实上,害羞的标签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产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是家长容易把“害羞”的情况“妖魔化”。
比如会担心孩子因为害羞而不能自如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会很难去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担心“害羞”会对他的未来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家长自然会希望孩子能够更加的开朗。
那么家长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害羞的情况呢?
1、给孩子锻炼和“彩排”的机会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家里背唐诗、唱歌、表演节目都是样样好,就以为他也能在公众场合展示才艺。
其实不然,孩子是需要有机会去“彩排”的,包括跟小朋友的社交、跟别人的相处等。
比如家长可以通过过家家、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社交的套路和流程,同时把他喜欢表演的小节目多进行几遍彩排。
这样即使到了大庭广众之下,他也能够按照在家彩排的一样把节目展示出来,享受“舞台”的同时表现出他自信的一面。
2、不给孩子压力
当孩子正处在陌生的环境里、或者是有社交压力的时候,就会变得有些“害怕”,表现的有些害羞,比如会出现:总是会先观察周围很久、在遇到陌生人和他打招呼时下意识会“躲”起来等类似的情况。
这时候家长可以抱着孩子和他对话:“他想跟你打招呼是因为想要认识你。你是不是有一点紧张?妈妈理解你,等你准备好了也需要礼貌地回复别人。”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心情就能放松很多,慢慢地就愿意和人打招呼了。
3、帮助孩子增加社交机会
对于一些性子慢热、胆子小的孩子来说,和陌生人的社交会让他感觉没有安全感。
所以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是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多和不同的人接触,让他知道与人交往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同时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渐找到社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
作为父母,爱孩子就要理解、接纳他的一切。
在别人说他害羞的时候,请告诉他:“你不是害羞,只是有点慢热。”因为慢热是对状态的中性描述,是孩子能够自我控制的一种状态,这能随着环境而发生改变。
这是为了不要让别人往他的身上贴“害羞”的标签,以免孩子为此而感到不安。
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害羞并不是一个坏事情,那只是别人的评价不需要放在心上,并鼓励他继续做真实、自在的自己,因为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