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女工
妈妈那个年代,家大老小穿的戴的都是做的,裁缝店只是给一起公差或是讲究体面的人做些手工。所以,那个时代的女主人并不是现在的买买,而是比谁做的鞋周正,谁挖的兜好看,一年四季,家里的缝纫机是不闲着的,小时候最高兴的事之一,就是围在妈妈跟前,看她画画剪剪,实在拿不上手的布丝,也会被我们抢在手里,攒多了,可去换破烂那换几分钱的。
妈妈做活,没有二婶做的精致,但是有速度,不是妈妈比别人忙活的快,而妈妈舍得下功夫,一件活在手,妈妈会忘了吃忘了喝甚至都不去上厕所,也要弄完了。而且妈妈还热心肠,只要有人求到头上,只要人家不嫌弃她的毛糙劲,她一定会全力以赴帮人忙的。
小时候,邻居一家是双职工,那时候单位上下班时间卡得严。再加上女主人懒散了些,临近年夜了,四个孩子还没有像样的衣服穿,来家串门的孩子们的奶奶,看不下眼,就扯了布回来,央求妈妈帮忙,一定让孩子们在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妈妈发挥她的热心肠秉性,从天擦黑就开始忙活,一直干到午夜,大的、小的,一人一身,终于赶在过年时,让邻居家的孩子们穿上了新衣服。
妈妈揽活做,特别是从不给工钱还要搭工搭料的傻事,妈妈揽了不止一次两次,妈妈的堂弟来家,妈妈看人家刚刚没了娘,想起自己的辛酸,把自己脚上新做的鞋子脱给了人家,同时又四处找材料,给那个叔叔家的所有兄弟姐妹都做了鞋子,就这样傻傻的付出着。
还有,大姨家孩子多,姨妈有时候真的顾不过来,甚至晚上睡睡觉靠数地上的鞋子才会知道孩子够不够数。妈妈就把自己的能干劲发挥在帮忙照顾外男外女身上了,一到农闲,就去大姨家住上一阵子,帮姨家的表哥表姐做换季的鞋,发动大伙糊鞋底,谁的先干就给谁做。有时候实在是缺工少料了,妈妈就扯出自己棉裤里的棉花,来成全他们的棉鞋。
妈妈做活,没人手把手教过她,全靠自己偷偷瞄别人怎么干,回家自己琢磨,姥姥去世得早,妈妈9岁就开始担下了生活,她经常,叨唠,第一次贴饼子,个子不够高,踩着小凳,将够得到窝沿,而且也不知道还得热了锅才能贴饼子,没点火,站在小凳上,一次一次地贴,都滑到锅底了,能想像得到,对于一个9岁孩子的辛酸,最后还是邻居正好过来看见,帮忙贴的饼子,也教会了妈妈得锅热才能贴饼子的人生第一个生活经验。
做女工也是,没人教,妈妈就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看别人干,自己照着样一点点琢磨着做,弄会了,干出模样了,她也就开始教别人了。她知道不会的苦,她懂得学艺的难,所以只要她会的,她从来不吝啬教别人。同时也没有她学不会的东西,无论多难的花样,妈妈回家比划比划就能会。织的,钩的,各式各样的花,各种各样的织法,只要想学,就没有学不会的。
也许正是这种不服输、不认输、不怕输的性格决定了妈妈毫无半点懦弱的性格,家里条件好了,衣服也多了,出现了富余,妈妈的聪明劲就有了用武之地,变着花样的改这改那,最经典的就是把小妹的超短裙,中间开一剪子,两边一缝,完美的大裤头……给小孩做个围嘴更是小儿科,左折右折,一剪子的事。看人家钩凳子垫,妈妈买来一堆线,也不管什么浅色深色暖色冷色,随心所欲地搭配着自己的喜欢,用她的话说,不是为了好看,是将就那些线,弄得家里的凳子都成了富裕户,每个凳子至少得有两个以上花花垫子。
还有一段时间,邻居都在织一种手提小包,刚见到时,是挺招人喜欢,妈妈就学着织,织完了送亲戚送朋友,送亲戚的亲戚,送朋友的朋友,一时间织得乐此不疲。各种颜色,各种规格,织出底卒,织出花叶,又织出曲曲折折的藤,编成中国结的锁,小的精致,大的阔气,红的艳丽,绿的鲜活,黄的嫩柔,粉的娇柔,带着情感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