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刘佳晶)
外面大雪纷飞,厚厚的积雪铺满院落,挂满秃树,一切都在发光,亮得耀眼。
“飞雪丰年日日好,福临家门岁岁安”“富贵满堂财源滚滚,吉祥如意喜运连连”……父亲把写给邻里的对联摆好、风干,然后直起身子,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每每临近春节,父亲总要应下左邻右舍的请求,挥毫泼墨写下十几副自由发挥的春联赠与他们,当寻亲访友之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父亲的“大作”,不免心中一阵自豪。
兄弟姐妹童年照
新年,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是一年中最期待的节日。
东北的花样面食是新年的重头戏,母亲做面食的“绝活”数一流。早在腊月二十三前后,母亲就买了一袋白面,打了一袋玉米面,接下来的每天都会看到炕头上摆着一个蒙了厚被的大面盆,里面是正在发酵的白面、玉米面、黄米面或二米面。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成圆的馒头、扁的红枣发糕、糖三角等,一锅锅蒸熟,放凉,再放到院子里自然速冻,把这样一盆盆的主食准备好,按照老人的说法是:来年不愁吃穿。玉米面大饼子、黏豆包的补充,更壮大了面食“队伍”。
饺子
腊月二十九,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灯光映照下的红春联显得更加喜庆了,最重要的时刻——守岁开始了。母亲今天终于不用蒸馒头了,但是仍要和面准备包饺子,一家四口忙活起来,父亲把特意留好的猪肉拌馅,母亲擀皮,我和弟弟一顿乱包,不管怎样,三盖帘的饺子包好了,再次自然速冻准备凌晨十二点吃。这一天,吃好晚饭,为了打发时间,我和弟弟会跑到两百米外的姥姥家,找弟弟妹妹玩,到了九、十点,舅舅会带着妹妹把我们送回家,顺便在我家聊会天、玩一会儿。由于舅舅需要回到姥姥家过年,母亲估摸好时间,开始把早就准备好的柴火塞进火坑,点火烧水煮饺子。十二点钟声即刻敲响,父亲立马将一千响的爆竹高高挂起,弟弟拿了一根燃着的葵花杆跑出来,十二点钟声一响,弟弟对准爆竹一点,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遍整个村庄,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小孩的尖叫声不绝于耳。鞭炮放好,此时我们爷仨已经冻得瑟瑟发抖,赶紧回到温暖的房间,吃起了母亲从锅中捞起来的饺子,配着熏鸡熏鸭简直太幸福了。
这一夜是一年中睡得最晚的一天,却也是最清醒的一天;这一晚全村灯火通宵,彻夜明亮;这是新旧更替之时,所以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
初一,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人穿新衣戴新帽,开始走街串巷拜大年,路遇邻里乡亲,见面必都互道一声“过年好”,全村都像一家人。
这虽是我童年记忆的新年,可时至今日,她却未曾改变,人们那颗淳朴热烈的心依旧如此。新年对于大家来说是魂、是根,是将人们串连在一起无形的情怀。
(作者: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小学 刘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