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区别
颅骨骨折:颅骨骨折常由较大暴力所致,常伴颅内血肿或脑裂伤,并出现意识障碍。颅底骨折时耳、鼻常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
颅底骨折:多间接暴力所致,常为线形骨折。硬脑膜与颅骨贴附紧密,易撕裂产生脑脊液漏。
颅前窝骨折:
骨折累及眶顶及筛骨。脑脊液鼻漏(颅底脑膜骨膜均破裂-额 窦或筛窦)。 眶周皮下及球结膜下淤血引起“熊猫眼”征。颅神经损伤(嗅神经、视神经) 。
颅中窝骨折:
脑脊液耳漏(累及颞骨岩部) 。鼻出血或脑脊夜鼻漏(骨折累及蝶骨,经蝶窦);颈内动脉海锦窦漏:颈内动脉破裂发生致命鼻出血或耳出血。乳突区(Battle征)淤血。颅神经损伤(Ⅲ-Ⅷ):Ⅶ面、Ⅷ听。
颅后窝骨折:
颞骨岩部骨折出现Battle征或咽后壁、枕部皮下瘀血;枕骨大孔骨折可出现颅神经损伤(少见,Ⅸ、Ⅹ、Ⅺ、Ⅻ) 。
治疗方面:
1、颅底骨折本身无须特殊治疗,着重处理合并的脑损伤、 脑脊液漏。
2、脑脊液漏1-2周自行愈合,≥4周应手术修补硬脑膜。
3、耳鼻出血及CSF漏禁填塞、冲洗,以免逆行感染。
护理方面:
1、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保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期闭合有脑脊液外漏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膜破损处,有助于使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
3.加强耳鼻、呼吸道护理,预防颅内感染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时,属隐性开放性骨折,护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要及时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内的血迹和污垢,防止液体引流受阻而逆流。于鼻孔处或外耳道口放置一消毒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并根据浸湿的棉球数估计漏液的多少。
擤鼻涕、打喷嚏、用力咳嗽、屏气排便等动作均可增加颅内压,加重脑脊液外漏或引起气颅,所以颅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动作。禁止抠鼻、挖耳,严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药、冲洗和填塞等。
5.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的方法,正常脑脊液为清水样,无色透亮。脑外伤时,血性脑脊液易与耳鼻道损伤所致的出血混淆。
当不能确定漏出液是否为脑脊液时,可通过下列方法鉴别:
①将漏出液滴于白色吸水纸或纱布上,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②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没有被鼻涕或组织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
③ 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凝固;
④脑脊液含糖量较高,可用尿糖试纸测定;
⑤部分颅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时,脑脊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觉有成味或腥味液体咽下。
6.观察有无脑损伤和颅内感染症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注意病人有无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情况;对病情做好记录。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