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新时代下知青养老的问题日渐凸显!
文章来源:粤海知青网
当年朝气蓬勃的知青群体,如今都老了!
首先认清目前我国知青老龄化状况
中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 万人,占总人口的9.7%。数据显示,目前年满60岁的2亿余老年人中,知青占4300万。充分说明中国目前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知青也渐渐老去,独生子女时代的知青养老也该进入话题。
其次看到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状况
养老机构现在存在数量还比较少,设施比较差,相对服务不尽如人意,应对老龄化要求和老人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根据民政部规划,2015年年末以前,每千人要达到30张床位的水平。但这仍然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每千名老人拥有50到70张的水平,甚至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与老百姓的现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要想养老难,进养老院更难。
最后看看目前我国知青养老人群经济收入状况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较为准确衡量养老人群的日常实际支出情况,光大银行今年5月份借助其36个分行、700余家支行对全国3000余名客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老人维持目前生活水平养老所需要的月度支出主要介于2000至4000元之间。光大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的消费与国民平均消费的主要区别在于健康状况变化引致的医疗保险支出。
上海养老人群的平均收入3000—3500元,北大荒知青冯某,为了子女结婚,由于住房拥挤,不想给子女添麻烦,近两年她一直在寻找养老机构,但到现在她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她说,养老机构要不太贵,自己的退休金无法承担,要不就是排队的人太多,要等上好几年。没办法,只好去了黑龙江农场养老院。
当前知青养老的主要方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广大知青都是我国进行了三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后的实行者,众多的独生子女如今长大成人,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父母也随之跨入老年的人生阶段。如何平衡无法分身兼顾家庭和事业的尴尬局面,成为越来越多知青二代的心头隐忧。在哪里养老?如何养好?怎样满足老知青在生活与精神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根据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已经表明,“按上海人退休后平均寿命20至22年划分,老年公寓不应成为中国社会化解决养老方式的主要选择。居家养老、异地养老、抱团养老的多种结合才是解决多数老知青养老的主要方式。
居家养老
家庭养老仍是养老方式的首选 讨论结果表明老知青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接受子女的照顾,尤其是生病和年老体弱的时候。虽然一定程度上老知青对晚年生活的场所有多种选择,例如人住社会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但是由于经济状况、家庭在提供情感交流和老年人本身心理需求上的特点,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人的首选养老方式。
异地养老
眼下年龄对养老方式影响很大,当年老知青都处于60一70岁年龄组人群,在整体上被称为“年轻老人”,虽然身体状况开始衰退,但退休后没有了工作压力,可以很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身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良好的状态。因此,这一年龄组的大部分人具备自理能力。
他们一部分人热衷于享受生活,休闲养老,候鸟养老。他们追求后现代养老生活,如今在海南、北海、草原、大山脚下就有这么一群上海老人,爬山、钓鱼,在鸡犬相闻的小山村过起了异地养老的幸福生活。异地养老只针对那些经济实力、身体状况都比较好的老人,提高养老质量,要代替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不可能的。
抱团养老
经济因素对养老方式的影响是很大的,对于上海有退休金的老知青,保证基本生活没有问题。但如遇到大病或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长期雇人照顾时,则无力维持。
抱团养老是一种适合有知青经历的养老方式。抱团养老是指老知青在家中或异地选择居住,是自助互帮的一种养老方式。据了解,这种方式已在原黑龙江、新疆、云南兵团的知青小范围内群体中脱颖而出。
调查发现,70%的老知青愿意抱团养老自我照料,因为他们或者眷恋知青岁月,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和说不完的话题,不愿意到机构去养老,担心被议论子女不孝,老知青抱团养老方式可以给养老酒店,养老服务机构带来无限商机。
总之,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异地养老,抱团养老正成为无数知青的养老模式被各方关注,它是未来养老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已经被很多老知青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