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果糖——催肥又促癌

文|陈根

果糖是一种甜度很高的天然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以口味好、甜度高、升糖指数低等优点受到大众喜爱。对于果糖我们并不陌生,大多数水果中均含有果糖。人类食用果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自原始时代起,就有人类食用蜂蜜的记录,而蜂蜜就是典型的果糖与葡萄糖各占一半的混合糖浆。此后的数千年,果糖一直没有远离人类的饮食。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举突破了生产果糖的技术瓶颈,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果糖。此后,果糖的产量以每年递增百分之30的速度迅猛发展。

在果糖产量越来越大的同时,最近有研究表明,吃进肠道的过量果糖,会让原本该因缺氧死亡的肠绒毛细胞不死,导致肠道绒毛长度比正常水平增加25%-40%,增大了肠道的表面积,促进了肠道对脂质的吸收,会导致肥胖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果糖抑制肠道缺氧绒毛细胞死亡机制的同时被肠道肿瘤利用,从而导致肠癌的发生。

实验中,研究人员对照了两组小鼠,一组喂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另一组喂水。喂养4个星期之后,发现与额外喂水的小鼠相比,连喝4周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小鼠,不论性别、年龄、遗传背景,肠道绒毛的长度增加了25%-40%。而绒毛长度的增加与体重增加和脂肪积累往往密切相关。

此外果糖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之后,会被转化成果糖-1-磷酸(F1-P),F1-P在上皮细胞中产生机制,会扭转极度缺氧的绒毛顶端细胞的代谢方式,帮助绒毛顶端细胞维持能量供应,中断F1-P通路的药物——TEPP-46。

此外,果糖进入体内,比葡萄糖更加容易转化成甘油三酯,最终产生更多的脂肪,并在内脏囤积。不仅如此,长期摄入大量果糖,还会导致胰岛素抗性的增加。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胰岛素抗性的增加意味着胰岛素对血糖变化的敏感性下降,严重的就会导致糖尿病。

简单来说,高果糖饮食会导致肠道绒毛变长,扩大了肠道表面积,促进了肠道对脂质的吸收,诱发肥胖。而果糖转化而成的F1-P会诱导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的环境,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所以就算果糖相对健康,但也要适量,不能掉入其“甜蜜的陷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