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仲堡 || 烧火煮饭的变迁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优秀征文选登(36)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烧火煮饭的变迁
文 | 仝仲堡(山西大同)
我虽然出生在平城,但是在八岁上学之前一直在老家西留疃度过。
那时,父亲在作疃供销社当采购员,母亲在平城卫生院当妇产科医生。因为工作性质的缘故,父亲经常出差在外,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母亲是妇产科医生,很出名,邻里八乡无论谁家孩子出生,不论严寒酷暑深夜白昼,只要有人来叫,母亲便挎了那个带有红十字的医药箱,或被自行车带着,或由毛驴车驮着到人家,直到婴儿出生。那时医疗条件简陋,生孩子是不兴住院的。国家也还没有制定下计划生育政策,每个农村人家都会生好几个孩子。而母亲是平城乡(后来改为作疃乡)唯一的一名妇产科医生,母亲便很忙很忙。
因而,我的孩童时代很少能够与父母待在一起,一直由鳏居着的爷爷陪伴(从记事起,就没见过奶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从来没懂得问过)。
西留疃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百十来户人家,坐落在巍峨挺拔的月明山北麓。从村子往南延迤逦的布满河石的河床走两公里就是爷爷的自留地。自留地面积都不大,也很分散,每年随时令的推移种些玉米、土豆、谷子、黍子等农作物。玉米种的多些,一来为了秋收后割了杆子作牲畜的冬粮,二来为了拾了茬子可以烧火煮饭。那时侯,冬春两季拾茬子对于没有什么好玩儿的农村孩子来说大概是迫不得已但也是最大的乐事了。因为,拾茬子不仅仅可以完成大人交代下的任务,还可以从家中偷了土豆、大葱等在野地烧了吃,运气好的话,捕几只肉墩墩的麻雀一起煨了吃,别提多美味了。
回到家中烧火做饭是最最令我头疼苦恼的事。那时物质匮乏,煤炭资源紧缺,印象中家中烧火做饭不是庄稼秸秆,就是柴禾棍棒,而用的最多的是玉米茬子。我一边拉着比我还重的大韛,一边不停地往灶膛里添茬子,遇到阴天或者大风天气,灶膛返烟,满屋的浓烟却又顽固的滞留在周围不肯离去,我便被熏个熊猫眼,并呛得不停地流眼泪,用手擦眼泪时又将手上的土摸得脸花花斑斑,一顿饭下来,简直是上了一趟火焰山。也有偷奸取巧的时候,为了不被烟熏火燎,就添的茬子少些,结果是蒸的糕半生不熟。好在爷爷知道内里,也不追究,打发我出去做点什么,他自己再重烧一遍。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接了我回到平城。那时已经是七十年代末,也或许是家中有了钱可以买得起煤炭吧,烧火煮饭虽然仍然用大韛,仍然用柴禾茬子,但是南房的那个旮旯始终堆放着一堆儿漆黑晶亮的煤炭。煤炭很珍贵,家中不轻易烧,只有家中来了贵宾客人,或者时间紧迫时才会用。买来的煤炭不纯,其间夹杂着好多黑色的石头,或者矸石,或者煤炭和硫黄混杂。最初家人都不懂,只要是黑的就往灶膛里添,结果生出的煤气味呛人难耐,后来才晓得是“臭炭”。于是父亲便将煤炭重新过滤一遍,好的煤炭撮到家中煤窑,臭炭也舍不得扔掉,放在一边,在院子中垒个囱灶,天好时特意在院子中做饭,使用臭炭。不知道什么缘故,有时买的煤炭燃烧很完全,炭灰细而纯净,而有时煤炭燃烧后会留下好多炭渣,是那种还可以二次燃烧的炭渣。每每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这一批煤炭都是这样,母亲便特意买了个粗网的铁筛子回来,将煤渣集中在一起,来回筛过了继续使用。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调到了城关供销社,并荣幸地分到了一间小库房改作家庭住房。我们弟兄四人随父迁到县城读书。在县城买到了第一架火炉子,也第一次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蜂窝球煤。
改革开放使得社会取得了长足地发展,物质变得丰富,经济水平提高,生活得到改善。随着房地产的开发,九十年代末,家里购买了第一套商品楼房,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对于我们却是件非常重大而高兴的事。乔迁伊始,新上班的姐姐用第一笔工资购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炊具,包括新潮的电饭煲,时髦的高压锅,崭新的煤气灶和圆滚滚的煤气罐。全家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告别了使用煤炭烧火煮饭的年代。可是问题接着来了,使用煤气烧火煮饭固然便利的多,可是要知道我们是住在多层楼房的六楼,人步行上楼尚且费劲,更不要说扛着灌满煤气的铁煤气罐了,而且必须是一月一次。父亲年事已高,哥哥参军在外,弟弟年龄尚小,这肩扛背驼煤气罐和米面杂物的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在我的身上。那时,我就时常在想,要是这煤气像自来水一样接到厨房多好。
科技总在进步。看来盼望煤气像自来水的梦想不止我一人,几年过后,楼房管道改造,天然气顺利接入厨房,既环保节能,又解决了居民大众的实际困难问题。
再后来,哥哥成家,旧的楼房留给他,父母带着我和弟弟又新买了楼房。面积仍然不大,可是天然气已然安装好,入住即可使用,既经济又实惠。
虽然我不大会做饭,但是也经常会下厨给家人漏两手。饭桌上,家人不时会聊起一路走来家庭搬迁,子女成长,经济改善的趣事,每每勾起对烧火煮饭使用素材的回忆,感慨而温馨。
推荐阅读:
仝仲堡,男,1969年生于麦黄黍金收获季节,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人氏。素爱文艺,酷爱写作。曾工薪工作,曾下海经商,幸岁月画鬓时得闲,自晨曦晓露至夕阳西下捻字捏文独享其乐。愿心开莲花,向善向美,笔底春秋,令人莞尔。
“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杯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有奖征文启事
——2017008号公告
2017年5月1日起,原创文学公众号〈嘉年华时光〉将面向全国各地所有文学爱好者征稿:“大秦岭牛伯伯核桃酱”杯“最好的风景在路上”有奖主题征文。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终点,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这里指挥进行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进行了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延安精神已经成为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延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安更是一个革命的课堂,当你来到这个圣地,你仍会对巍巍宝塔作最崇敬的凝视,会对延安和延安精神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们欢迎您,以革命圣地延安为核心,辐射全国各地“在路上”的亲身经历,写出你的故事。
1.旅行游记故事,包括旅行体验、美食、人文、物产等皆可, 结合自己在路上的经历,通过散文、小说等体裁讲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2.作品以word文档为载体,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为宜,附作者真实姓名、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电话、个人微信,打包压缩文件格式发送至唯一投稿邮箱:
408440374@qq.com,
邮件主题名为《李**“在路上”征文》(如果有图片,请注明拍摄作者。)
3.投稿参赛作品应为最新创作、未发表过的原创作品,内容健康、真实、积极向上,请不要一稿多投。
4.所有投稿作品不予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同时编辑对所有来稿有适当修改权。若不同意修改的,请在文稿中予以说明。主编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5.优秀稿件于2017年5月1日开始在原创文学公众号〈嘉年华时光〉采编展播。每个月,经过编委会初评、优秀征文展播、文稿质量、读者阅读和评论等,最终综合评选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奖作者将颁发荣誉证书。除丰厚奖品外,额外给一等奖作者赠送一幅书法作品。
6.本征稿启事到2017年10月15日结束。
7.特别欢迎优秀商家和有识机构冠名、赞助,支持征稿、特约发布品牌故事!
温馨提示
因来稿增多,经〈嘉年华时光〉编辑部讨论决定,以后同一作者的来稿每月择优只编发两篇,恳请大家对自己的原创作品再三修改完善以后,附作者简介、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微信号)等投到指定邮箱。切记,请不要一稿多投!感谢各位读者、作者朋友长期以来的关注支持!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