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OTC你了解多少?|中医背后的故事

在日本,汉方OTC牢牢占据着大小超市的货架,一盒药大概要120元人民币,而购买人中还不乏许多的中国人。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公元400年左右由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了脱亚入欧的方针,全面学习西方,汉方医学被废除,汉方药被保留了下,这也就是目前许多鸽派反中医者提出的“废医存药”。

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凭借着对于诸多急慢性疾病的有效性,汉方药也迎来了复兴。日本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整理出210个常用汉方。

1976年起,日本政府开始将汉方药列入医保。大大加速了汉方药的应用普及。现如今汉方药又开始反过来进军中国市场,每年大量中国游客前来购买。

据说日本中医名家大冢敬节曾向自己的学生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现在看来几乎已经应验。

关于《伤寒论》经方在中国的冷遇和日本的推崇,大家去网上搜索就能有大量相关的文章,不赘述。清肺汤脱销就是一个例子。

随着国内雾霾流行,清肺汤因其宣传的功能被中国游客疯狂抢购,销量激增,甚至日本药厂为此特意增产。对于此,许多人都痛心疾首,认为市场被日本人抢占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那就是这种销售宣传营商模式真的符合中医思维吗?

我们先来看看清肺汤的成分:

清肺汤

黄芩 1.0g     桔梗 1.0g      桑白皮 1.0g

杏仁 1.0g     陈皮 1.0g      山栀子1.0g

贝母 1.0g     当归 1.0g      天门冬 1.0g

大枣1.0g      竹茹1.0g       麦门冬1.5g

茯苓 1.0g     生姜 0.25g    五味子0.25g

甘草0.5g

(添加物:糊精)

清肺汤是中医传统清肺热化痰的方剂,大致思路是麦冬等酸寒补肺润肺药为主,同时搭配上栀子等清心火的药,外加桔梗、陈皮、生姜等宣肺化痰。

这个方子比较适合热证,那么正如日本人所宣传的,对于烟民,肺部总被香烟熏蒸的人,可以适当的用一些。而这个逐渐演化成为对付PM2.5就有点无厘头了。只因为名字叫作清肺汤就能大卖,作为商家,这当然是极好的营销机会。但是作为中医从业者又该如何呢?

这让我想起了上次说到的著名的小柴胡汤事件,20世纪70年代,在“废医存药”的日本大环境里,所有人不辩体质,机械的用西医的病名对应中药。日本医学界发表论文称小柴胡汤能够治疗慢性肝炎,从此小柴胡汤声名鹊起,相关药厂也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到了90年代,日本医学界研究发现小柴胡汤的副作用会导致间质性肺炎,导致上百人患病,数十人死亡,最终相关的药厂也因此倒闭。

其实小柴胡汤和清肺汤一样,都是要因人辩证论治,但凡中医用药就离不开人体的虚实寒热,清肺汤、小柴胡汤固然有千般好,也应该是依据个人体质来使用的,像这种不分体质而直接谈作用的宣传方式,其实是一种误导。不从道德上评论,但从医理上讲,这种宣传便已经背离了中医的精神。放眼望去,日本汉方药基本都是按照西医症状来指导用药,想来不禁唏嘘。

中医治病,固然靠得是技术和药材方剂,但是背后的核心是中医的哲学与思维角度,没有中医思维的指导,针刺、艾灸、按摩只能称之为物理治疗,人参、柴胡、麦冬仅仅算的上是植物药,不能称之为中医和中药。

由于百年来积贫积弱导致的文化自卑,中医确实存在自轻自贱,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局面,不过这改变这种状况不是靠包装出几款“灵丹妙药”能够解决的。

所谓中医复兴,其实需要的是恢复中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是让人们能够将中医贵生养生的理念融入指导日常生活,让家人在生病时不至于慌乱无措盲目输液手术,让君臣佐使调和五味成为厨房的日常。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中医固然是一门技术,但是精髓在于思维理念,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长期训练产生的知觉和经验,相比各种中药商品,这些无形的东西才恰恰是中医最宝贵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