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还可以和哪几方一起理解?

文/中医肖相如

前面我们提到,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应该属于阳明病的内容,而不是太阳病的变证,下面这几个方都是阳明病的方,放在一起更容易理解。

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及大承气汤证是可以联系起来理解的。

01

子豉汤证是外邪化热入里,扰于胸膈,以烦为主,可以认为其入里的部位不深。

02

白虎汤证是外邪化热入里,阳明的里热炽盛,热势弛张,充斥全身,部位比栀子豉汤证要深,应该在胃。

03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是外邪化热入里,病位也在胃,主要是热邪阻滞了胃气的和降,主要表现是心下痞。

04

调胃承气汤证则可能是白虎汤证热邪弥漫全身开始向胃聚敛的阶段,胃热炽盛,所以心烦,甚则谵语,而栀子豉汤证是只烦不谵语的,如果谵语就是调胃承气汤证了,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以心下痞为主。

如果热邪聚敛于胃,胃中又有宿食停滞,热与宿食互结,阻滞于大肠,就是大、小承气汤证了,这时的主要表现是便秘,病位涉及大肠比调胃承气汤证更深;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的轻重区别大、小承气汤证。

也可以联系时方凉膈散来理解,凉膈散证是膈热和胃热并重,表现为胸膈灼热如焚,面赤唇焦,口舌生疮,或见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其组方为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连翘、薄荷、竹叶,可以看成是调胃承气汤、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减方。

特别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白虎汤证和调胃承气汤证,都是热邪在胃,但具体机理有异。

类证比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他的方也可以这么比较的哦!我反复强调,学《伤寒论》必须背原文,这是基本功,但仅仅背也是不够的,还要有学习方法,这就是一种方法。以后陆续跟大家介绍不同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