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形象生动,写出了人生豪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出自“诗豪”刘禹锡的手笔。“桑榆”指桑树与榆树。因太阳落山时光照在桑榆树顶,因而也指日暮,即日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太阳落山了就迟了,它还能映照出一片彩霞铺满整个天空。很显然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白居易的哀叹
我们今天能看到刘禹锡这两句如此遒劲的诗句,不得不感谢一个人——白居易。这两人晚年是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写诗唱和。有一天白居易发现自己老了,就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给刘禹锡送去。刘禹锡展开来信一看,只见头两句写着: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刘禹锡一看乐了,原来这老小子说:你我都老了,还要问自己,老了是什么样子。刘禹锡也很好奇,老了是什么样子,就接着往下看: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说的是什么呢?白居易说:眼睛干涩,每到晚上第一个上床睡觉;早上起来也很慵懒,连头发都不梳。有时拄着拐杖会出去溜达一圈,大多时候都整日关着门呆在家里。镜子也不敢照了,怕看见自己满头的白发;字太小的书也不能看了,眼睛实在不好使了。越来越珍重老朋友了,跟年轻人越来越玩不到一块去了。只有和你能说一些知心话,我们相见还有机会。
刘禹锡一看,这老家伙写得也有点太颓废悲观了,这怎么能忍?这完全不符合我“诗豪”的性格嘛,于是就挥笔写下了《酬乐天咏老见示》,以劝慰朋友。
白居易
刘禹锡的劝慰
刘禹锡提笔先写了两句: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哪个人不顾虑自己变老,当我们老去时又有谁可怜了。刘禹锡的意思是,老小子别向人卖惨,没有人会可怜我们老了。接着他又写到: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我们确实老了,身体消瘦,衣带缩了一圈又一圈;头发掉光了,发冠都戴不住了,经常歪着。现在书也不敢看了,要爱惜眼睛啊;年老体弱,经常看病,延长寿命,勉强活着。但是我们: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这是年轻人不能与我们相比的,我们不仅经历过许多事,而且对很多事情特别熟悉;我们看人,一看一个准,那眼力劲可谓是快准狠,就像看大河一样清晰明了。刘禹锡知道老年人的弱点,更明白老年人的优势。他接着写到: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细细想来,我们都很幸运。不再为年老忧虑,就是无尽的自在。最后他趁热打铁,写成了这千古名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他勉励朋友,不要老说自己老了;就算老了,我们还可以发光发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禹锡
硬汉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记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永远也不会打败他。”在这篇小说里,海明威塑造了一位硬汉形象——桑地亚哥。巧合的是这位“硬汉”也是位老人。
桑地亚哥与其说是在与鲨鱼作斗争,与大海作斗争,与自然作斗争,不如说与自己的衰老作斗争。在这种斗争,爆发了作为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创造新的自己。年老的桑地亚哥向人们证明,他不是一个垂垂老矣、坐吃等死的老头。他向人们证明,老人还能创造新的价值。
中外文学可谓是殊途同归。谁能想到中国唐代的诗人刘禹锡,与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老头桑地亚哥,竟然如此相像。他们从没停下人生的脚步,即使步入老年,别人都准备安享晚年时,他们还想着创造新的价值。“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不知道海明威有没有读过这两句诗。如果读过,我想他肯定会将刘禹锡作为知己。
其实这种精神不止刘禹锡、桑地亚哥有,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的《龟虽寿》中就写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曹操也有着不服老的念头。他仍然在自己年老时,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那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反观我们的现实,则是可悲的。年轻人中竟然流行老年文化,才过20岁就将“老了老了”挂在嘴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许多人在工作中,总以自己老了为借口,推三阻四,不肯承担责任,缺乏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这只是我个人的观察。也许我呆在小地方,眼界狭窄,看得并不全面,这可能只是我们这个小地方的问题。如此最好,真不希望中国的大好青年们,年纪轻轻就颓废不已,如在暮年。我们人人当奋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要有刘禹锡壮士断腕的勇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不管过往是好是坏,过去的就是“沉舟”“病树”,不必为它惋惜,也不必为它而骄傲。人生需不断努力向前,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即使年老,也敢高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