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流浪地球大火,这些经典科幻片都是手画的你知道吗?

今年的贺岁档电影除了合家欢的搞笑喜剧片以外,还多了《流浪地球》这样一部「硬科幻」大片。

虽然看完电影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中国科幻电影而言,《流浪地球》当然还是一次值得肯定的尝试。

小编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是:及格线以上,特效场景过关,不过剧情走向、演员演技、台词设定等与许多国际上的科幻大作相比仍然差距明显。

不过对于国产科幻电影0的突破,我们这些观众还是要留更多宽容,毕竟,好莱坞也经常出烂片嘛!《流浪地球》虽然没有那么好,但是也没有那么差。

它的出现,让「科幻电影」这一相对小众的题材,一下子获得了大家的关注。

这当然是好事,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希望《流浪地球》票房的成功,能够让未来有更多导演尝试拍摄「科幻电影」,产出真正优秀、经典的作品来。

中国的科幻电影寥寥可数,但是在国际上,科幻电影早在电影发明后不久的默片时代就存在了,而像《星球大战》这样成熟的科幻系列电影,上映于1970年代。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许多院线大片,特效和场景靠的都是电脑数字绘画技术,那么在电脑还没被发明及普及之前,这些电影当中的奇幻场景,都是如何完成的?

这就不得不提透明遮罩绘景(Glass shot)了。

蒙版绘景大师Mattew Yuricich正在为《银翼杀手》绘景

那时全部使用独特的怀旧范儿化学感光材料,加上艺术家的天赋和摄影师敏锐的洞察力。

在那个年代,这类制作是不可逆的——那时,电脑键盘上按“undo”就能重来一遍的时代还远未到来。

透明遮罩绘景(Glass shot)——或称蒙版绘景艺术(Matte painting)是起源于早期默片时代的电影特效手法。

世界上第一部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背景就是绘制的

相关阅读:解读 | 昆池岩这么火,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恐怖片是什么吗?

集当时新锐的电影制作人、导演、摄影师和视觉特效开拓者角色于一身的Norman Dawn一般被认为是蒙版绘景合成艺术之父。

还有一些活跃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一群富有前瞻性的电影人——如Ferdinand Pinney Earle, Walter Hall和Walter Percy Day也对这种视觉欺瞒的手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最为基本的工作流程是:艺术家先在电影摄像机前放置一大块透明玻璃,上面绘有精心绘制的新场景——一片装饰奢华的天花板、白雪皑皑的山脉、一座哥特式城堡、甚至一个外太空的异星世界。

而说到科幻电影的布景和特效制作,就不得不提一下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

在计算机时代之前,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是油画电影绘景的鼻祖,他们使观众相信在星战三部曲中的一些绘制场景是真实的。

当然现今的电影已经不再使用油画绘景,而用数字绘景和 3D 图像取代。

油画绘景最后的典型案例是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这个镜头,由 Chris Evansi 制作:

无论是过去的油画手绘场景,还是现在的数字绘画,都源于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和艺术伟大的创造力。

工业光魔特效公司拍过一部纪录片叫做:《工业光魔,创造不可能》,网上有资源,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自行搜索观看。

经典科幻电影仍然在被无数人观看或者重温,它们所表达的绝对不仅仅只是对未来或者对科技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对科技可能带来的隐患及人类命运所做的深层次思考。

在这些更深层的哲学思考意义上,《流浪地球》和中国科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您可能还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