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就是中医?那你是不了解中国医学的发展史

中医历史理论文化科普第二十一弹。

很多中医粉言必称《黄帝内经》,好像《黄帝内经》就代表了中医。

事实上中医在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基础非常多,不过只有一本《黄帝内经》传承了下来(还是支离破碎)。

那中医理论在构建之处的时候,其基本的理论经典还有什么?

我就来给中医粉做个基本科普,回头别张口闭口《黄帝内经》,露怯。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古医书内容的,是班固写的《汉书》,其中有一部目录集叫《艺文志》(班固从《七略·艺文志》摘抄的),记载的是上古时代中医所有最核心的古籍经典,这就是所谓的《医家七经》和《经方十一家》。

有关《医家七经》的问题,在我之前的科普里已经说过,分别是《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

这其中除了《黄帝内经》外,其余六经全部失传。

另外还有《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金创瘲瘈方》等十一本经典,太多了我就不写了。

所以如果按照史书记载,中医在西汉建立起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由《黄帝内经》和《经方十一家》构筑起来的庞大系统,《黄帝内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分科”罢了。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中医在西汉”,那西汉以前的中医呢?

这就要说到汉代以前的中医发展史了。

先秦以前中医里巫、医不分家,所以就不说了,我们就从一个重要的事件节点,战国时期的中医三派分家说起。

之前有提过这个三派,那就是《难经》的扁鹊派、《汤液经》的汤液经派,以及《内经》的道家派。

当然《内经》的道家派在董仲舒之流的影响下,带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是黄老之学的衍生。《汤液经》派早已失传,咱们就不说了。

那扁鹊派呢?

司马迁在《史记》里有这么一段话:“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

古代医学称之为“方”,“方者宗”的意思就是医学的宗师。

当然《艺文志》里也有:“大古有歧伯、俞跗,中世有扁鹊、秦和”这样的记载,这种矛盾充斥着整个中华文化,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起码在西汉人来看,中医的宗师根本就不是什么黄帝岐伯,而是扁鹊。

而后世对扁鹊的各种记载就有点“神仙妖怪的意思了”,最著名的就是中医黑经常拿出来调侃扁鹊的“透视眼梗”,这里就不多说了

到了近现代,随着现代考古的发现,扁鹊派的经典文献越来越多,就目前整理的来看,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等。

最著名的就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4本扁鹊的《经脉》

所以如果从中医三派的理论完整程度来看,扁鹊派碾压内经派。假如马王堆汉墓里的《经脉》没有被埋进土里,而是像《黄帝内经》一样传承下来的话(哪怕支离破碎),估计今天中医粉就言必称《经脉》了。

其实扁鹊学派和内经派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再强调一遍,《汤液经》失传了)。

战国时期以扁鹊派为主。

后汉和南北朝时期扁鹊派和内经派二分天下。

隋唐之后扁鹊学派逐渐凋敝,内经派一统中医天下。

就基于我并非太专业的资料整理和解读,中医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溯源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基本框架几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中,甚至内经派也有“祝由者,移精变气而已”这种半巫半医的上古认知。

在这里我不带立场,只说基于既有考古文献等证据来说事实,怎么理解就是大家的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