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趣味直戳我心,结局无敌
如果你是个恐怖片爱好者,那你不会不知道约翰·卡朋特(John Carpenter)的鼎鼎大名。
《怪形》(The Thing,1982)、《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战栗黑洞》(In the Mouth of Madness,1994)……这些恐怖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无一不是出自卡朋特之手。
也正因此,约翰·卡朋特被誉为“恐怖大师”、“B级片大师”,在恐怖片影迷心中享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电影不是恐怖片,而是卡朋特26岁时拍摄的处女作,一部太空喜剧科幻片——《黑星球》(The Dark Star,1974)。
这部电影是卡朋特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时期,与自己的好友丹·欧班农(Dan O'Bannon)共同创造并拍摄的。一经上映,便收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艘以超光速推进的、离地球58光年之远的飞船“黑星球号”上。
黑星球号原有五名船员,但由于在进行超光速跃迁的过程中发生了故障,该飞船的指挥官死亡了。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地球基地已经没有能力给与协助。船上剩下的四名宇航员必须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摧毁最后一颗不稳定的行星,完成殖民化清空。
黑星球号已经离开地球20个地球年,但他们只老了3岁(类似《星际穿越》的情节)。乏味的太空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
出于无聊,他们在舰桥上观星,在驾驶室里蹦迪,在船舱里抽烟,到处捕获蠢头蠢脑的外星人。
《黑星球》整部电影呈现出欢快而颓废的嬉皮士氛围,这与电影诞生的年代有关。70年代,如火如荼的嬉皮士运动正达高潮,美国反政府、反越战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
他们用摇滚乐、嗑药、留长发、原始部落的宗教图腾作为自己的斗争武器,但同时也对国家与人类的未来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
这正和《黑星球》的主旨是重合的。那艘回不到地球的飞船正好似人类的命运漂向未来无垠的虚空,船员们没有目标、无聊平淡的生活也正是那时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这也正是《黑星球》这样的电影再也不会在今日重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形势已然改变,如今的世界滋养嬉皮士的水土已经不复存在了。
还有一点非常有趣的是,这部《黑星球》实在是太粗制滥造了。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技术与化妆的粗糙只是因为卡朋特当时作为一个新秀导演没有任何资金,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用了足足四年的时间将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拍完,这种执著与精神千金难换。
这部《黑星球》是卡朋特与他的朋友们在自己的公寓里拍摄完成的。一切布景道具都在公寓的房间中完成,他们用简陋的摄影机和有划痕的破胶片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工作。
更可贵的是,在本片中卡朋特体现出了他超凡的创造力。
不论是在船舱中与外星人周旋斗争的情节(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后来的《异形》),还是与具备人工智能的、准备自爆的炸弹谈判的片段,都可谓神来之笔。
此外,卡朋特曾经直言不讳:《黑星球》从头到尾都受到了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拍摄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奠定了太空科幻片的基础,其恢弘深远、严肃宏大的意境曾被无数后来者所效法。
不过,早在1974年,卡朋特就把《2001:太空漫游》中的那种深沉感给消解殆尽了。相反用一种嬉皮士独有的玩世不恭取而代之,与太空科幻这一体裁结合,构成了极为独特的风格。
B级片与Cult片导演一直处在一个很奇妙的位置。他们一方面坚守小投资小制作的阵地,一方面又以非常坚定的态度拍完自己的每一部电影。
我想,正是因为《黑星球》的成功,才令卡朋特信心十足地走上B级片的“不归路”。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坚持,才催生了卡朋特巅峰时期的那些作品。
这部《黑星球》在豆瓣上仅有1500人看过,你还在等什么呢?
----
本文作者:丧钟本钟(感谢)
原创首发:慢慢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