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财务舞弊是审计发现不了的?
做审计的都知道,只要按审计流程严格执行,没有发现不了的问题。
理论上是这样,但现实往往比理论要复杂的多。我最近就听说了一件舞弊案,审计到最后也没有发现。
有一家商贸公司的财务经理,好赌,从自家公司的挪用了一百万左右的资金,长达五年以上的时间。
这家公司每年都审计,很正规的国内大所,程序规范、严格,但一直都没审出来。
手法说起来很简单,公司从事大额物资贸易,每天都会收付很多银行承兑汇票。因为公司财务人不多,他找了个机会,把银承拿到自己手里保管。并主动负责个别大客户的对账工作。
内控管理上看,这当然不妥,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账实没有分开,有价证券也是钱,懂行的都知道,银承的变现能力很强,和现金几乎没差别。应该建立登记台账,专人负责保管,另一个会计记账,才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但理论是理论,这家公司财务人少,一个人会身兼多个岗位,岗位不相容只能停在纸面上。
账实交到一个人手里,就给舞弊者留下了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客户对账交给财务负责。很多单位会以账在财务手里为由,把与客户对账的工作交给会计负责,这也是一个内控缺陷。因为销售本由业务员负责,回款当然也是销售工作的一部分,财务只有督促的义务,同时也可以监督业务员防止舞弊。如果交给财务,回没回款业务也不知道,就给会计留下了第二个机会。
最后一个问题与审计有关,每年年终往来账是要发函对账的,这也是审计的重要程序之一。但这些年有的审计人员为了省事(也有会计故意设障碍的因素),这些发函都交给被审单位财务负责,这了发函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
其实这个公司的审计总监还是很负责的,发现内控程序有缺陷,就要求发函必须审计组自己发,也要求了回函率不得低于80-90%。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容易,该经理想了很多办法拖延时间,回函率并不理想,年报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总不能为了一两家回函不足就出非标意见,最后只能草草了事。
上面这些内控缺陷给了财务经理操作舞弊的空间,他收到一些大客户交付的银承却不做账,自己消消拿到市场上贴现换钱。那些大客户每年的交易额都很大,十几二十万根本不明显,平时又对账、收款都是他一个人负责,公司上上下下根本没人注意出了问题(即使有人偶尔发现账对不上,他也可以说是有未达账,差额是正常的)。一般审计都讲重要性水平,发函又不是很严格,审计这一关他也混过去了。
就这样,几年的时间,他累计套了一百万出来自用,竟一直没有人发现。
但最后事情还是暴露了,事有凑巧,这位财务经理因为另外一些事情被迫突然离职,人走了, 窟窿还没补上,新任财务经理一对账,自然就发现不对了。
那么明知有问题,常规审计手段又发现不了,怎么办?
最后的办法就是尽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弥补人手不足的问题,比如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在用的电子银承,线上收支,线上记录,想舞弊也没有办法。
如果技术手段跟不上,可以考虑定期不定期换换岗,换岗是个很有效的内控手段,只是人才难得,实务中不好操作。
也可以学学国外一些企业的办法,它们会给一些在关键岗位坐久的高级职员放大假,一放就是一两个月,借这个时间让他们把手上的工作交出来,进行彻查,往往能收到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