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宝宝的世界征服史

今天,我想为你解读一本很好看的植物学科普书,书名叫做《种子的胜利》。这本书的作者名叫索尔·汉森。他是一位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科普作家。

索尔·汉森是我所知道的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之一。当你捧起他的作品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就跟在他的身边探险——当他观察植物的时候,你会跟着屏息凝神,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也会跟着提心吊胆……

索尔·汉森就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和讲故事的本事拿到了一大堆的奖项,其中就有美国自然文学的最高奖——约翰·巴勒斯奖。

索尔·汉森很擅长写“小”的东西,他总是能敏锐的发现那些“小人物”和“小事件”,然后把它们改变世界的故事向你娓娓道来。

他写过乌干达的大猩猩,写过聪明的乌鸦,写过蜜蜂,还专门写过羽毛是如何进化并占领天空的。

在这一本《种子的胜利》中,索尔·汉森把种子们称之为植物宝宝。这些看似柔弱和渺小的植物宝宝们,其实是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它们在意外中诞生,在逆境中进化,直到占领了植物群体的90%。现在,植物宝宝们已经奴役和驯化了70%的动物界成员。众所周知,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从农业革命开始,便被植物宝宝彻底驯化。至此,它们打赢了所有的战役,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可以这么说,整个的生命进化史,就是植物宝宝们发起的三大战役的战争史,而这三大战役,都以植物宝宝的胜利而告终。

今天,我就以植物宝宝发起的三大战役为主线,为你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战:孢子植物的末日

第二战:动物们,被驯化或者灭亡,你们选

第三战:农业革命,被种子驯化的最彻底的动物

下面我们就从植物宝宝的第一战开始讲起,看看它们是如何在与孢子植物的竞争中获胜的。

当今世界上,利用种子来繁衍后代的植物占了所有植物的90%以上,只有十分之一的植物不会产生种子,它们是用孢子来繁殖的。

不过,在三亿年前的地球上,种子植物可远远没有这么嚣张。那个时候的地球,可是相当的炎热潮湿,比咱们沿海城市的回南天那可是热多了,也湿多了。那个时候的植物,绝大多数都是用孢子来繁衍后代的。由于空气湿热,孢子可以随着潮湿的空气飞散。在潮湿的空气中,孢子也可以存活想当久的时间,可以说是想飘到哪里,就飘到哪里。

在这种环境里,种子植物就完全没有优势了。你想想看,孕育一颗种子,要比产生一个孢子的成本要高太多了。植物需要为种子准备用于发芽的营养物质,还要为种子准备用来防御的坚韧种皮,可能还需要为把种子播撒到远方想办法。这些额外的付出,都让种子植物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充满了劣势。

现在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观点,认为种子植物是在很意外的情况下出现的。种子植物出现以后,在炎热潮湿的石炭纪中艰难生存了7000万年,直到二叠纪的时候,气候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干燥的环境,这才让种子植物有了发扬光大的机会。

这个观点看似逻辑严密,但却有着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既然种子植物并不适合在炎热潮湿的环境里生存,为何没有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呢?如果种子植物真的在炎热潮湿的泥沼中苟延残喘了7000万年,它们又怎么能进化出那些专门脱离水生环境,应对干旱的特征的呢?

后来的考古证据证明,即使是炎热潮湿的石炭纪,地球上也有一些地势较高的地方是相对干燥的。这为生活在高地附近的蕨类植物提供了进化的压力。

那些漫天飘飞的孢子并不是掉落在潮湿的土壤里就能生根发芽的。这是种子才具备的特征。孢子发芽后,长出来的并不是一棵蕨类植物,而是一个非常古怪的叫做配子体的东西。这个配子体会在潮湿的土壤里释放出精子和卵子,只有精子游过土壤表层的泥浆,与卵子结合后,才会有一棵我们看起来熟悉的蕨类植物生长出来。

然而,在这些高地附近,虽然依然湿热,但可以让精子顺利游动的环境却越来越少了。在这里,泥土不再是适合繁衍后代的场所了。迫于压力,一些植物用会飞的花粉替代了只会游泳的精子,拜托了对潮湿土壤的过度依赖。种子植物就这样诞生了。

这时候的种子植物,还只是局限于生长在比较干燥的高地附近。但种子显然比孢子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当周围的环境开始变得复杂时,有风就能授粉的种子植物便展现出更大的优势来,逐渐的占领更多的生态位。

至此,起源于孢子植物的植物宝宝们打赢了它们的第一战,占领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气候多变的陆地。

光靠风来传播花粉,对于植物宝宝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植物宝宝们还希望能走得更远。这就需要动物们的帮助。这就是植物宝宝们面临的第二场战役,目标是驯化更多的动物为它们服务。

与第一战中的主动进攻不同,在第二战中,常常是动物们先惹了植物宝宝的。

早在松鼠们出现之前,橡树和栗树就已经进化出带有翅膀的种子。它们早就习惯于利用风力来传播自己的种子。但是松鼠来了之后,这样岁月静好的小日子就被彻底打破了。

植物宝宝们为了发芽,在离开母体之前就精心准备了充足的养分,对于松鼠来说,这简直就是打包装好的便当,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美味。

松鼠们到处搜寻成熟的植物宝宝当作食物。有些植物宝宝落在地上,还没有来得及发芽,就被松鼠们找出来吃掉。

于是植物宝宝们开始进化出坚硬的种皮武装自己,来对抗松鼠的啃食,而松鼠则进化出能不停生长的门牙,来咬开那些坚硬的种子。这简直就是一场疯狂的军备竞赛。种子的外壳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硬,而松鼠们的牙齿也变得越来越适合咬开坚果。这些啮齿动物的后代——老鼠,因为没有足够的坚果供它们磨牙,就会去啃咬电线、塑料制品、管道甚至金属。

还有一些植物宝宝,另辟蹊径的长出果肉来主动喂养前来觅食的动物,而它们真正的种子却藏在果肉深处,一不留神就会被动物们整颗吞下,从而得到更多的传播机会。

在花朵的授粉方面,植物也与昆虫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花朵希望用尽量少的花蜜吸引昆虫前来授粉,而昆虫则总是想要白吃白喝还不履行授粉的义务。

植物宝宝们会仔细选择为它们服务的动物。辣椒发现那些讨厌的食草动物总是会嚼碎它们的种子,就进化出刺激性极强的辣椒碱来赶走它们。而鸟类品尝不到辣味,且总是乖乖的吞下整颗种子。鸟类才是植物宝宝应该努力驯化的对象。

经过漫长岁月反反复复的磨合,绝大多数情况下,植物宝宝与动物之间最终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毕竟,植物宝宝们充当着食物来源的角色,换句话说,植物宝宝是甲方,它们掌握着动物们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虽然动物们千方百计的想要抗争,但最终在食物的诱惑下,还是成功的被植物宝宝们所驯化。

松鼠们学会了到处埋藏橡果和松子,埋藏的数量远远大于它们的食量,使得第二年总有些种子会顺利发芽。

那些以果实为食的动物,学会了狼吞虎咽,然后随着粪便排出种子。

授粉的昆虫们也干脆不再计较,任劳任怨的当起花朵的授粉工具,当然,花朵也没有亏待它们,回馈给他们的是自然界最具营养的蜜糖。

至此,植物宝宝们打赢了它们进化过程中的第二场战役。它们用美味和营养作为诱饵,驯化了大量的动物为它们服务。

不过,这还不是植物宝宝们最漂亮的一场战役。它们最引以为傲的一场战役,就是驯化人类。

我们人类,在长达200万年的进化史中,一直都是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的。当然,采集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吃果子和各种各样的种子,这是当然的事情。但那个时代,我们对植物宝宝的依赖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直到10000年前,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农业革命发生前,小麦只不过是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草中的一种,他与我们常见的狗尾巴草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人类开始觊觎藏在小麦种子中那一点点糖分时,情况就逐渐发生了改变。

人们开始平整土地、拔除杂草、驱赶野兽,然后播撒下小麦的种子,浇水、除虫,一天天的精心守护它们长大。人类美其名曰驯化了小麦。其实这哪里是驯化,分明是把自身的命运都绑在了小麦身上。

紧随小麦身后的是各种各样的其他种子,各种豆类、各种瓜果、各种蔬菜全都来了。种子宝宝们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少,而人类做的越来越多。最后,人类不仅要为它们提供水和土壤,甚至肥料和阳光也必须由人类提供才行。

在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中,差不多有60%到70%都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水稻、小麦、燕麦、豆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五谷杂粮几乎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你可能会反驳我说,我喜欢吃肉,我对谷物并没有那么大的依赖,真的如此吗?你只需要去一次麦当劳,随便点点儿什么吃,看看你能否离得开种子吧。

薯条、甜玉米粒那就不用说了,这显然是植物宝宝们的领地。

那么来个派可以吗?抱歉,这是红豆、水果、小麦和玉米的果实和种子们制成的。

那么,来个汉堡怎么样?汉堡也不行,面包就是用小麦的种子做的。

那你可能想说,我只吃鸡肉总行了吧,或者只吃巨无霸里面的牛肉饼可以不?似乎可以。但是我要告诉你,玉米现在在牲畜饲料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90%,也就是说,无论是吃鸡肉还是牛肉,甚至吃鸡蛋,你都是在吃玉米而已。你还是没有离开种子。

于是你决定只喝一杯奶昔就好了。但是很可惜,你还是逃不出植物宝宝们的手掌心,因为奶昔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糖浆,还是种子。

我们总是在各种各样的书里讨论人类伟大的几次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但是殊不知,我们自以为伟大的农业革命,其实也是植物宝宝们引以为傲的胜利。因为在农业革命爆发的那一刻,地球上最聪明的一种生物——人类,被植物宝宝彻底的驯化了。

好啦,就说到这儿吧。如果你对植物宝宝们的地球征服史产生了兴趣,欢迎你去读一读《种子的胜利》这本书。在原书里,从头到尾都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我没办法帮你转述这些故事,因为故事里有太多妙趣横生的细节是无法压缩和概括的,你得亲自去阅读那些文字才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