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九疑山”还是“九嶷山”?且听舜文化专家和你娓娓道来……

编者按:张映华为宁远县二中语文中学高级教师,九疑山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舜文化研会会员。他对九疑山的研究细致入微,他润笔精炼准确。明明是研究性文章,可你的感觉却像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来跟随他的思维,放情九疑吧!


五组宁远特色异体字地名分析

        湖南宁远  张映华

一、“九嶷山”与“九疑山”

九嶷山又名九疑山、苍梧山有大九嶷山和小九嶷山之分。“大九嶷山处在南岭山脉萌渚岭的东北端,南接罗浮,北连衡岳,唐代元结说它“方二千里,四州各近一隅”元结所指的“四州”应为唐代的道州、永州、衡州、郴州。“小九嶷山”跨越现在的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县地界,以文物古迹、自然风光、溶洞和瑶族民俗风情著称于世纵横约两百里。其核心景区在宁远县城往南30公里处的九嶷山舜帝陵一带。

古老地名“九疑”的来历说法不一,较权威的有“九溪九峰”说和“尾宿九子”说两种。

“九溪九峰”说可查的典籍较多。最早的有三国时刘劭所撰《皇览》里的解释:“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南朝任昉所作《述异记》给出的说法与刘劭不同:“九山相似,行者望之有疑,因名曰九疑山。”北魏郦道元则综合前人的说法,在《水经注》里这样介绍:“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

“尾宿九子”说从“星象分野”的角度解释得名,认为最初的“九疑”系指三分石。因为九嶷山的三分石正好对应“星象分野”里的东方苍龙之尾宿。“九疑”之“九”源于尾宿九子之数,“疑”则与龙的变化相应。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史记地名考》即持这种观点。

“九疑”和“九嶷”不但指山,同时也指苍梧之野的神灵。典例有《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语句:“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到了如今,它还派生出新的意义,比如仅指“宁远县九嶷山瑶族乡”和“九嶷山风景旅游区”等等。

(万山朝九疑)

至于“九疑”和“九嶷”的用字,两者都很古老,比较而言“九疑”使用频率更高,似乎有古意

我们去查比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成书更早的先秦山水典籍《山海经》,就会发现这部地理学著作里的《海内经》中已经使用“九嶷”这个词条:“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如是说:“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营道。从山疑声。”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得更加详明:“九嶷山也,舜所葬。《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山在今湖南永州府宁远县南六十里,桂阳州蓝山县西南五十里。从山,疑声……按诸书多作‘九疑’,惟《山海经》作‘嶷’,音‘疑’。”

面对形成于先秦的《山海经·海内经》已经使用“九嶷”,现行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和中学语文教材认准“九嶷”这个词条的事实,我们的地方人士没有必要是“疑”而非“嶷”,认为只有宋代方信孺在玉琯岩石壁上所书“九疑山”三个大字方为“正宗”,从而把“嶷”当成是错别字。其实方信孺的玉琯岩题壁“九疑山”所用的“疑”字,左边的两个部件还作了别具匠心的处理,少写和变化了笔画,写成了“上”“天”两个字。参照《山海经》里的“嶷”字,我们可以把方信孺榜书题刻的“疑”字看成是因地制宜、因势附形的省笔字,情形跟古人在三峡土坡上刻“瞿塘峡”为“瞿唐峡”、在江西庐山的莲花峰下周敦颐晚年归宿处刻“濂溪源流”为“廉溪源流”相类似

二、“泠水”与“冷水”

  “泠”字古同“澪”字,凋零之意。“澪”又是零陵的“零”的异体字。

作为与九嶷相关的古老地名“零陵”一名见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因为零陵”。这说明最初的“零陵”专指九嶷山的舜葬之所

名“零陵”的来历一直众说纷纭。如水名说,因九嶷山下有“泠水”,古时“零”、“泠”是同音同义字,故零陵名自“泠”水,“零陵”即为靠近泠水的舜帝之陵墓;数目说,零者,无也,舜帝“解体而升”,化为神仙,零陵是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墓;“凋零”说,零陵即是荒凉山丘之中的一座陵墓……

(泠水河)

有永州籍专家认为,“零陵”就是“哭陵”。“零”与“泠”异体同音,要取“涕零”(掉眼泪)之义。相传舜帝因斩孽龙在九嶷驾崩,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一路痛哭流涕,眼泪流在九嶷山下,汇成泠水,眼泪甩在竹丛之上,斑斑点点,变成了班竹。依照此说,零陵者,即哭陵之意也。

一般而言,与九嶷山和潇水相关联的宁远水名应写作“泠水”或者“泠江(泠江河)”。这里的“泠”字与“潇”字相当,是“清澈”或“水深而清”的意思。“泠水”即“潇水”,“泠江”即“潇江”。“泠水”(即“潇水”)或“潇江”(即“泠江”)是“潇湘”的上源。“潇水”与“潇湘”联系很紧密,只不过是所处地段不同,称谓有异,便于区别而已。

“泠”字与“冷”字并不构成异体字。古往今来,有人将宁远河流中的“泠水”读写成“冷水”,将“泠江”读写成“冷江”,将宁远县城的“泠江市场”读成“冷江市场”,显然是字形、字音之误。 

三、“三分石”与“三峰石”

三分石别名三峰石、舜峰、舜公石,海拔高度为1882米,超出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600米,是九嶷群山之中的第二高峰(九嶷山最高峰为畚箕窝,海拔1959.2米,为湖南第四高峰

三分石位于宁远和蓝山交界处,距九嶷山舜帝陵约20公里。现宁远方向有公路经舜帝陵直达三分石山脚,山脚至山上观景台有新修的游道,达2999级。

此山顶峰石柱360米,形状奇特,上分三叉,呈鼎立之势,高出云表。其中西头的巨石如同老人头颅,额、眉、眼、鼻、耳俱全,似为舜帝露出的真容。明朝万历年间编修的《九疑山志》的介绍赋以其神秘色彩:“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蟠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蹄石。还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峰上有冢,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疑为舜冢。”

三分石石作三峰,水作三脉,为湖南境内潇湘源头的起点。其上垂崖清泉如白练悬空,喷涌倾注,惊浪雷奔。出北麓的水流称“父江”,为潇水源,出东麓的为岿水源,下南麓的为沲水源,皆汇入湘江。

(三分石)

过去的此山用字多用“三峰石”,如明朝《九疑山志》所记:“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蟠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蹄石。”又如清朝康熙年间陈梦雷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的“山川典·九疑山部“舜峰即三峰石,在舜祠西十里,三峰鼎立,其下众山环合……舜峰不列九峰之内,乃为九峰朝宗,特列入首。”

后来,易认易写的“三分石”更加“大众化”,从而备受青睐,遂成主流,使用频率居高不下。现代农林学家、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的创办者乐天宇的诗作《咏三分石》曰:“三分石耸楚天极,大气磅礴驱舞龙。南接三千罗浮秀,北压七二衡山雄……”诗句选用的词条就是“三分石”。

四、“玉琯岩”与“玉管岩”

1.关于“管”和“琯”。

“管”也就是箫。作为中国的一种古乐器,“管”可泛指箫、排箫、笙、笛等管类乐器。起初的“管”用玉制成,后改用竹制,有六个音孔,其一尺。

《诗经·周颂·有瞽》曰:“箫管备举。”

《淮南子·原道》曰:“夫建钟鼓,列管弦。”东汉高诱注:“管,箫也。”

《说文》曰:“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

“管”字还可以写作“筦”字。

“琯”即是“管”,是用玉制成的箫类乐器。

《康熙字典》在“竹字部·管”里注解“琯”字曰:“《集韵》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西汉)零陵文学奚璟,于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西汉的泠道舜祠紧靠九嶷山的玉琯岩,即现在的宁远县古舜帝庙遗址博物馆。

(玉琯岩)

2.关于“玉管”和“玉琯”。

“玉管”亦作“玉琯”,既可作乐器名讲,又可作笔管解释(即玉制的笔管),还可作竹的美称。

作乐器名讲的“玉管”例子很多,宋代辛弃疾的《菩萨蛮·和夏中玉》词:“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明朝的朱有燉所撰杂剧《风月牡丹仙》第一折里的语句:“是谁将玉管吹,我这里潜身在花下听。”

“玉管”可作毛笔的美称。例如隋朝薛道衡诗《初学记·咏苔纸》曰:“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明朝陈汝元《金莲记·湖赏》句:“殷勤玉管传深意,颙望着霜红暗题。”颙望,抬头呆望的意思。清朝蒋春霖《鹧鸪天》词曰:“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蒋春霖所言“玉管”也指毛笔。

“玉管”还可作竹的美称。例如唐代韩琮《风》诗有句:“凉飞玉管来秦甸,暗褭花枝入楚宫。”niǎo同“袅”,意为用丝带系马。

以上谈的是“玉管”。接下来谈谈“玉琯”。

①“玉琯”可泛指管乐器。北周庾信《赋得鸾台》诗中有句:“九成吹玉琯,百尺上瑶台。”

作为古乐器,玉制的“玉琯”用以定律。《旧唐书·音乐志三》曰:“律周玉琯,星回金度。”

②“玉琯”亦可作竹的美称。例如唐代白居易的《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语句:“叶翦兰罗碎,茎抽玉琯端。”

③“玉琯”或“玉管”系宁远县的山岩之名,即“玉琯岩”。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有记:“后人以崖有巨书,遂以‘书字’名,而竟失其实。始知‘书字岩’之即为玉管,而此为九疑山之中也。”

3.关于“玉琯岩”和“玉管岩”。

“玉琯岩”和“玉管岩”仅仅是写法不同而已,系指九嶷山腹地九嶷垌中的同一座山名,位于舜源峰南2公里处,现紧靠九嶷山古舜庙遗址公园。它的山体小巧玲珑,独立于田垌之中,有“江南第一盆景”之美誉。山上奇石怪树遍布,山下有较浅的岩洞,宽约7米,高3至4米。此岩洞古称“螃蟹岩”,后称“何侯石室”,相传尧舜时何真元在此行医炼丹,得道成仙。

岩额阴刻有“玉琯岩”三个隶书大字,为宋代李挺祖所书;岩壁左侧阴刻有“九疑山”三个欧体大字,系宋代以承议郎身份出任道州知州军事(相当于道州刺使)的方信孺所书。正因岩洞上刻有巨幅榜书,当地人便称之为“书字岩”。

玉琯岩外的古舜庙遗址公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3.2万平方米,2004年考古挖掘前为村落和,称“汉唐坪”。

宋代宁远县令黄甲《玉管岩》诗曰:“桥山往日葬衣冠,玉管深藏在此山。料得当时十二牧,也随龙驾到其间。”诗中言及的“桥山”指陕西黄陵县西北黄帝陵墓的陵山,山呈桥形。《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崩,葬桥山。”

同是宋人,李挺祖跟黄甲两人对地名的写法不同。由此可见,“玉琯岩”和“玉管岩”是长期混用的。宋代以后用“玉琯岩”的情况日渐增多,成了主流,这大约是李挺祖的题额起了大作用。不过,由于“琯”字不是常用字,翻查工具书和上网打字搜索比较困难,现在仍有人喜欢用“玉管岩”。

五、“箫韶峰”与“萧韶峰”

箫韶,简称“韶”,也作“箾韶”、“韶箾”和“大韶”,系清代之后失传的一首远古舞曲名。一般认为该曲创作于尧舜时代,出自虞舜妙手,因此又称“韶虞”。

古籍《竹书纪年》记载:“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后来夏、商、周三代均将《韶》列为国家大典用乐。《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由此可见韶乐成就之高,影响之广。近些年已有研究人员大力攻关,从湖南浏阳古乐中开创出了现代的《韶乐》曲目。

“箾”字古同“箫”字,是乐器之名。其形制一说同“箫”,即为每管一音的多管排箫;二说同“籥”,即为一管多音的单管乐器。

《集韵·箫韵》中解说:“箫《说文》:‘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或作‘箫’。”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见舞《韶箾》者。”西晋杜预注:“舜乐。”唐朝经学家孔颖达疏:“杜不解‘箾’义,‘箾’即‘箫’也。《尚书》曰:‘《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云《韶箾》,即彼《箫韶》是也。孔安国云:言箫,见细器之备也。盖《韶》乐兼箫为名,箫字或上或下耳。”东汉马融《长笛赋》曰:“上拟法于《韶箾》、《南籥》。”清代陈奕禧《虞帝陵》诗句曰:“飨堂合乐处,仿佛奏《箾韶》。”

对《尚书·益稷》里“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说法,孔颖达疏曰:“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至凤凰来而有仪容也。”“九成”就是“九章”。自古以来人们把凤凰当作祥瑞之鸟,称若有圣贤治世国安,其主好文,则凤凰翩然而至。

(萧韶峰附近的桃花岩)

明代朱载堉所撰《律吕精义·内篇》如此说:“舜作大韶,执籥秉翟,周人舞象,亦放其制,季札所观韶箾,像箾是也。箾即籥之别名。”翟,指野鸡尾羽。

当然,乐曲《箫韶》既可以用箫笛演奏,也可用“玉琯”演奏。

由于“箫”字与“萧”字字形接近,在宁远一带,“箫韶”又被写人成“萧韶”。如《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说:“五鼓雨大作平明冒雨行即从路亭岐而东北随萧韶溪西岸行三里西望掩口东两山峡已出其下平畴矣”徐霞客所言“萧韶溪”本该写作“箫韶溪”,因为它源于九嶷山箫韶峰。“箫韶溪”现被称为泠水,过下灌至宁远县城,与西舂水合流后经道县汇入潇湘。

箫韶峰,是泠道故城旁冷水镇培泽村的后龙山,离舜源峰约10公里,系九嶷九峰之一。除箫韶峰外,九嶷的其他八峰指舜源峰、娥皇峰、女英峰、桂林峰、杞林峰、石城峰、石楼峰、朱明峰等。

“箫韶峰”有被人写作“萧韶峰”、“潇韶峰”的情况,但写成“箾韶峰”的例子很少,这也许是因为“箾”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不好把握。

          (2016年6月11日初稿,2018年7月12日修改)

(0)

相关推荐

  • 【永州古迹】零陵朝阳岩:一块闪烁金光的瑰宝

    陈瑜 非常有幸陪同全国摩崖石刻领域知名学者专家考察零陵朝阳岩,湖南科技学家国学院院长张京华先生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并很风趣的介绍:今天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当向导. 在张院长的引领下,一路笑声相伴,结群同行. ...

  • 谒玉琯岩

    刊发日期:2020-12-29 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  田人 玉琯岩,位于宁远县九疑山舜源峰南二公里处,为一石山溶洞.洞外潇水支流有如一条玉带,绕山而过.洞宽约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豁达明亮. ...

  • 我对舜葬地的一点看法

    作者:蔡次敏 网上有许多写舜的文章,我也想说一说. 王莽祭舜于零陵九疑.营道,九嶷山在南.王莽改营道为九疑亭.这样为湖南观点舜葬宁远九嶷山提供了证据链. 下面是以王莽称帝时派人到零陵九疑祭舜并建虞帝园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二)---《水经.湘水注》略考

    B △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洮水出县西南大山,东北迳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定王子靖侯狗彘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洮治也.其水东流注于湘水. 洮阳县,洮阳城址位于广西全州县永岁乡大塘村 ...

  • 《水经注》里的深水与营水

    ○深水 △深水出桂阳卢聚. 吕忱曰:深水,一名邃水,导源卢溪,西入营水,乱流营波,同注湘津.许慎云:深水出桂阳南平县也.<经>书桂阳者,县本隶桂阳郡也.后割属始兴.县有卢溪.卢聚山,在南平 ...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拓本

  • 九嶷山

    编辑词条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 ...

  • 永州圣山——九嶷山

    2018-02-03 00:00 原创 唐盛明旅游作家 九嶷山上留个影 九嶷山因舜帝而名.<史记·五帝本纪>有:"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经注&g ...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文采和书法的天合之作!

    <九疑山赋>是唐朝湖广第一位状元.道州延唐县沐唐村今宁远下灌村李郃撰文,唐朝状元.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写,歌颂九疑山舜帝陵的"三绝"书法.柳公权书写的很多碑,都是邵建和镌 ...

  • 九嶷山,道教第二十三小洞天

    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九嶷山,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广东惠州罗浮山,北连南岳衡山.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素以独 ...

  • 本土文学 | 醉人的九嶷山 _文学_衡南新闻网

    来源:未知 作者:衡南新闻网 编辑:张扬 2015-06-16 08:02:43 文/王春凤 五月,我来到了永州宁远县九嶷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满眼绿色,空中又 ...

  • 九嶷山一日_散文在线

    时间:2015-07-31 07:39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喻清  (一)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远行,这是一次打起背包说走就走的远行,目的地: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 ...

  • 柳公权·九疑山赋

    全文: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诸古以为据,考其图而可知,龙驾不还,万世衣冠之在,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戴尧天而身属尧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数千年百千载之遐踪遗迹,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此则居其一也. ...

  •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

    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 2018-07-22 08:22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