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穷人主食,被有钱人当成口腹之欲的遮羞布
捞饭,听起来像是一款时尚餐饮。特别是在市场的考验下,捞饭与各色海鲜肉类搭配,产生了许多高端品种,如海参捞饭、鱼翅捞饭等,既有炒作噱头,又有眼球卖点。
殊不知,在很多平常人的记忆中,捞饭曾经不过是普通农家人最不出彩的主食。
山西上党地区的吃货会告诉你,捞饭一般在夏天的中午吃。
为什么呢?因为它营养有加,持久耐消,对于整整一下午都要体力劳动的人来说,中午一碗捞饭可是实打实的能量供给。
他们用的主要材料是小米。先将小米淘过,放入开水的锅中,煮个六七分熟,捞出放入其他锅中,然后微火焖制40分钟~50分钟即可,粒粒可分,香甜味美!搭上烩菜或凉菜更上口,也可肉炒或鸡蛋韭菜炒过,味道更佳。对于挑食的娃儿,妈妈们总是能别出心裁,做出各种捞饭。
而在广东阳西一些山区,捞饭的煮法,是将大米放水中煮开,用竹器捞上来,放入甑子中蒸熟。这就是传说中的“笊篱捞饭”,据说味甘淡,去火,好入口。米汤还可当茶饮,也可以用来拌菜,营养不外流。
笊篱捞饭可是个技术活。
土灶台上,笊篱一旋一停,借助浮力让饭随着水流进入囊中。有经验的老辈们,左三圈右三圈,来回搅拌之后,再将捞起的饭搁着锅沿抖三抖,偶尔还在篱柄上敲几下,好让米粒内的汤水尽快沥干。这一连串动作,娴熟而有韵律,才是“捞”的神韵。
之后,用灶里留有余温的柴火灰烬,慢慢将捞饭蒸熟。直到中午人们劳作回来,打开锅盖享用这飘香四溢松软米粒。锅内没捞尽的米粒,也早已熬成了稀粥。暑意正浓的炎炎午后,这就是最受欢迎的“清凉饮料”。
胡适先生1923年7月14日在给他二哥的一封信里,提到了家乡的“笊篱捞饭”,说到“男的吃干饭,女的吃稀粥”,颇有几分不平等的意味。实际上,大人因为要干体力活才吃米饭,妇女小孩吃粥也好消化,而且今天看来,真正营养的是粥啊。
从这个意义上,捞饭分干湿两种,如今却成就了现代高档酒楼里的新式捞饭。
“高档食材”搭配“官府浓汤”,出来的黄金捞饭确实是从汤里去捞饭。当然捞的不只是饭,还有杏鲍菇丁、红腰豆、木耳、炸米、小肉丸等,样样都能登上大雅之堂。
“捞”甚至进军了更多领域,像大热的水果捞,可以按照水果的品相,以及搭配的酸奶、冰淇淋种类,调制出迥异的口味。一份甜品,吃出了水果的小情调,还能美滋滋地享受一下健康饮品的口感,这种诱惑怎么抵挡?
只有传统干捞饭依然是饭的天下。不管是大米饭,还是改良后的苦荞麦饭、苞谷饭,意在迎合三高食客和正在减肥的爱美之人,让主食不再被人嫌弃。但遗憾的是,诞生于简朴农家的捞饭在煤气灶、电饭煲盛行的今天,不得不渐渐淡出万家烟火,成为很多人舌尖上的回忆。
这个回忆,捞饭餐厅怕是只能寻回一些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