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现存唯一以外国人名字命名的别墅原来在这里

记得曾有人说过:中国南有深圳,北有唐山。之所以能把这远隔大江南北、相距千里之遥的两座城市联系在一起,原因之一大概就是缘于一个“新”字。

说到“新”,不外乎历史短,发展快,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指城市面貌之新,直接一点说就是建筑物的新,市区内没有古建。的确,唐山建市不足百年,古旧建筑自然不会很多,再加上1976年那场举世震惊的毁灭性大地震,将本就年轻的城市瞬间夷为平地。因此,多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唐山就是一座震后新城,根本无古旧建筑可言。

作为一个地道的唐山人,因为热爱家乡,更是出于某种责任,若有时间便或骑车或步行,穿街走巷,试图发现并找到那些尘封多年的历史遗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真的发现了几处百年建筑,但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却只有汉斯别墅这一处。

孤独地躲在角落里的汉斯别墅

汉斯别墅位于市区大城山南麓的草场街社区西北部的原唐山陶瓷厂院内,工厂始建于1914年,有100余年的历史,汉斯别墅建也建于当年,但2012年,唐山陶瓷厂被整体拆除,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处建筑和南门暂时保留。

展开剩余88%

从那个依然雄伟但惨遭涂鸦的写有“唐山陶瓷厂”的南门进入,向西北步行约50米处的那栋平房即是。

汉斯别墅周围再也看不到了昔日古朴的厂区和往日工人生产忙碌的身影,也再也听不到轰鸣了100多年的机器的歌声与工人的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风格一致的排排豪宅,只有这栋汉斯别墅像一位被岁月折磨得不堪但有侥幸逃脱的的美女,孤独静谧地躲在角落里默默垂泣。

别墅的前方是几组台阶,使得整个建筑明显高出前方不少,正房大门前方回廊下的条形大石台阶共十级,现在为九级,因为最下边的三级,因毁坏而被并为两级,用粗糙的水泥磨平而成,稍加留意便能分辨得出。

整个别墅坐北朝南,从正面看,呈长方形单层、尖顶瓦房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阔32米,进深26米,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正房的大门在偏西的位置,是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建筑物的前后左右四面建有长廊,前、后共有10根廊柱,两侧各有6根,总长度约116米余。廊柱下面是青灰色的砖搭垒出的用于主人席坐休息的不足半米高的围栏,围栏上的青砖错落有致,十字星镂空图案下又是一米余高的石砌地基,每根圆形木质廊柱植于一个上六面、下八面形状的石墩之上,接触巧妙,严丝合缝。建筑物通体刷白,圆形廊柱及门窗呈红色调,廊檐下是长方形木板与方木棱排接而成。由于年久失修,廊柱、门窗和雕栏上的红漆早已开裂,双峰高屋顶依然如昨。正房室外的东西早已无影无踪,但房屋的基本外观构造没有质的改变,古老的建筑风格和大气的设计使这座洋房仍焕发着她的迷人魅力。

大门为两扇对开玻璃木门,左侧锁已破损,从正门进入洋房室内,是一个贯通北门的过道式大屋,过道西侧有屋3间,南侧两间稍大些,北侧是一小间。在那个直通北院的过道中间位置,向东也有一过道,恰与那个南北向过道大屋成“丁”字形,将东半部一分为二,东南侧有2大间,东北侧三小间。每间屋门宽阔高大,房门皆上好的厚重实木,门框也为全实木包口,但屋内和屋外门框有明显区别:屋内门框上缘均为三角形,屋外门框上缘则为直线,与下方两侧,呈长方形。很明显,屋内的门口更为讲究,也更为美观。屋内外门把手是全铜的,屋内陆板都是15厘米宽的条形木质地板,踩上去咚咚作响,8间屋子都建有壁炉,但现在全部废弃且用砖被堵死,墙皮也被刮掉,只露出层层镶砌到顶的规整青砖,每间房顶四周都贴满宽约1尺的石膏线,据说,屋内还有主人特别喜爱的各样的罗马式雕塑。也许是主人特别需要,也许是建筑风格使然,每间屋子都没有窗台,而是今天我们时下流行的高大落地门窗,这一点,足以证明,落地窗绝不是我们今人的独创和发明。屋高近4米余,室内宽敞明亮,踢脚板、门和地板均选用优质菲律宾木、美国松制成,配以大红漆油刷。青屋顶中间都由古朴吊灯和黄铜吊扇,可的是惜,早已不见了踪迹。据记载,当时,建筑别墅的的材料包括金属管材、灯具、木料、吊扇、门、窗帘、玻璃以及钉子、门锁、折页、特大号插销等建房所需物品,均从德国等欧美国家运来组装或拼接而成。

按理说,单层并建有回廊的建筑,采光都不佳,但汉斯别墅则不然,它是建在高高的地基之上,设计者还特别在这座别墅内部廊道上设有天窗,加之落地近三米的落地玻璃门 窗,以及回廊四米挑高的设计,使阳光最大程度地洒进每间屋子。

在别墅的东侧约50米左右,有一同样建筑风格的厢房,朝向东,共三间,约60平方米。使人揪心的是,尽管汉斯别墅正房前虽有一块“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的石碑,但除正房和厢房的外表部分粉刷或修整外,屋内至今仍被用作杂物储藏室,里面堆满了桌椅板凳和垃圾桶等保洁用品,室内凌乱不堪,没被占用的屋内更是满屋灰尘,惨不忍睹。

汉斯父子为唐山乃至中国水泥陶瓷产业作出巨大贡献

介绍了汉斯别墅,就必须了解它的主人---汉斯及其家人。

汉斯·昆德,德国汉堡沙滩村人,生于1870年,是一位出色的地质工程师。1900年,携夫人来到唐山,受聘于唐山细棉土(水泥译音)厂,就任总技师。从此,昆德一家开始了在唐山的工作和生活,昆德夫妇在唐山生育二儿一女,长子卡尔·昆德,次子奥特·昆德,女儿安妮塔·昆德。当年,由于开平矿务局(开滦矿务局前身)被英国资本家骗占,细棉土厂也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正直的汉斯·昆德保存了细棉土厂的档案资料,并断然拒绝了英国资本家的重金收买,将档案资料交给了实业家周学熙。后来,周学熙在其《自述年谱》中写道:“使昆德者当日不携出或私授英人,则此产早 与矿产同入开平掌握中矣。所以未蹈复辙者,昆德之功不可没”。

1906年,在汉斯·昆德的帮助下,周学熙将细敏土厂从英国资本家手中收回自办,并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忠心耿耿的汉斯·昆德继续留任总工程师。公司技术团队在汉斯-昆德的主持下,“马牌”洋灰很快称雄国内外市场,1915年,启新水泥获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头奖。到1919年,启新在国内市场所销售的水泥占全国总量的92.0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汉斯被遣回国,民国13年(1924年)他再度来唐,当时的启新磁厂却经营不善、效益下滑。面度踌踌满志的汉斯,1925年8月,启新洋灰公司董事会议定,将启新磁厂租给其经营。汉斯接管磁厂后,迅速着手改良原料和技术,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将原来的只能生产生活用瓷拓展为生产卫生瓷、电瓷、耐酸瓷、墙地砖等多个品种。由于产品迎合市场、质量又佳,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利润颇丰。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由于汉斯技术在行,却疏于管理,特别是销售系统不健全,产品始终由胜利洋行代销,民国24年(1935年),加之华北战事影响,产品逐渐滞销,资金周转又严重受挫,经营出现混乱,此情此景令汉斯百思不得其解,在极度绝望中,万般无奈的汉斯做出了令人扼腕的错误决定---开枪自杀,终年66岁。

汉斯·昆德去世后,他的两个同样在这一行业崭露头角的儿子承其父业。长子卡尔·昆德到南中国积极参加兴建江南水泥厂等事宜。1937年底,侵华日军进攻南京,身为代理厂长的卡尔·昆德,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把江南水泥厂变成了南京最大的流动难民营,先后共接纳3万多难民,时间长达半年,在日军南京大屠杀血腥的日子里,江南水泥厂里的难民创造了没有人被日军杀害的奇迹,卡尔·昆德因此被人们称为南京“辛德勒”。 卡尔·昆德夫妇与日本人的斗争持续了近8年,数年间未生产一点水泥。抗战胜利后,作为战败的轴心国---德国公民的卡尔·昆德被关押,遭遇了一段时间公正待遇,当地老百姓闻讯后,立即给国民政府写信为他申辩,时任南京市市长的马超俊即刻恢复了卡尔·昆德自由,免于遣送,并继续留任江南水泥厂,同时,还特别颁发给卡尔·昆德一枚红十字勋章表达谢意。1950年,卡尔·昆德和他的家人一起离开中国回到故乡。1987年这个出生在中国并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的德国人因病去世。

汉斯的次子奥特·昆德在其父去世后,心甘情愿地留在了唐山,继续经营启新磁厂,奥特·昆德接手后,由于吸取了其父的经验和教训,他致力于经营管理,适时改变营销策略,生产规模和效率逐年攀升。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还不惜重金从家乡德国购进了高压试电机,逐一对高压电磁进行检验,并规定产品必须达到标准方能出厂。日本侵华期间,国外的卫生瓷、电磁产品等都打不进中国市场,启新磁厂的产品却高歌猛进,在当时的国内、外市场独占鳖头,成为唐山的招牌。1943年,启新磁厂达到鼎盛,陶瓷工人就达到500多人。1948年秋,唐山解放前夕,奥特·昆德携全家离开启新磁厂,也离开了居住多年的“汉斯别墅”远赴赴巴西,继续经营陶瓷产业。

汉斯及其家人与中国结下了深厚情意,他们全家为唐山水泥和陶瓷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笔者粗略计算,开创的“第一”就有:我国第一次出口水泥是1912年,启新洋灰公司向美国洛杉矶出口的1万余桶水泥;启新磁厂是中国第一家使用电力、进口陶瓷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注浆、贴花生产工艺,采用近代工业的管理方法进行经营管理的陶瓷厂,同时,应用此技术,生产出我国第一件出口贴花瓷器;启新磁厂192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1927年,启新磁厂开始生产彩色铺地砖和内墙瓷砖,并承办出口业务,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的陶瓷企业;启新磁厂是我国第一家试制成功生产高低压电瓷、化学瓷的企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汉斯两代人于唐山乃至中国近代水泥和陶瓷业功不可没,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汉斯全家推动了唐山的近代工业大发展的时代。这也是笔者有感而发,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考察并撰写此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更难得的是,2002年4月6日,应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邀请,专程从德国赶来的伊迪斯-昆德,即卡尔-昆德夫人,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41幅见证“南京大屠杀”史实的图片拷贝,为深刻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和全面研究南京难民区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珍贵史料。

眼前的这座汉斯别墅,周围已没有了院墙,包括原唐山陶瓷厂(启新磁厂)在内的所有建筑几乎全部被拆毁,取而代之的是栋栋时尚又漂亮的高档别墅群,但有谁能知道,这里曾留下过“中国水泥技术鼻祖”---汉斯一家人近半个世纪的身影和足迹,更记录了唐山乃至全国洋灰、陶瓷坎坷发展的那段历史。

建设文化唐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将文化完全附以利益为载体,更不能妄自菲薄、叶公好龙,笔者强烈呼吁: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要树立“成物不可擅自毁坏”,与“文物保护与项目招商同等重要”的思想,尽量少拆、不拆,期待家乡唐山现存本来不多的文化、特别是建筑别再被伤害!(作者杨学益、杨涵婷)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