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士恒自传(十七)《局长岗位七年》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休。现定居在上海。
作者:吕士恒
主编:耿德华
素材:吕晓峰
一九八五年秋,我分到一套新建成的住宅,我们两口带着念小学的小儿子险峰搬迁到佳木斯,原来的十口人的大家庭变成三口人的小家庭,熙莲五个弟妹,都已各自成家立业,在八五四农场,在牡丹江局工作,在各自岗位为垦区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真没想到北大荒人会进城住楼房过上城市生活。工作干得很顺心,生活过得安定。这样的生活只过了半年,又面临一次新的工作调动。
作者(后排右三)与兼管的武装部同志合影
组织上安排我出任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又要改行做行政管理工作。说实话,我真喜欢农业处处长这份工作,我在垦区农业战线干了大半辈子,又是我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垦区农口我也算得上老资格、老经验了,抓垦区的农业技术工作壮心不已,真的不愿再改行了,更何况我已是五十岁的人,再去当局长搞经营管理,抓经济工作又得从头学起,没有尽头。但这是组织决定,共产党员要自觉听从党的安排,更何况这次调动是处级提升到厅级,还不愿意去,也太不识抬举了。我当然还是服从组织决定,接任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局长。
作者(右四)正式接见武装部所有同志
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位于齐齐哈尔市,辖嫩江地区九个国营农场,十三万人口,五万二千职工,只有一百五十万亩耕地,是黑龙江垦区土地面积较小的局,平均一个职工仅有三十亩耕地,与东部兄弟局每个职工平均有一百多亩耕地相比是耕地资源较少的农场管理局。经济上还是以种植业为主,靠每个职工平均三十亩耕地发展经济就比较困难,我上任时全局经济比较落后,已累计亏损近两亿元,欠债一亿二千万元,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扭亏为盈。
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也有很多有利条件,耕地虽少,但很大一部分耕地是土壤肥沃的黑土地,如克山农场三十多万亩耕地是肥沃的黑钙土,种植业增产潜力很大。几个农场水源丰富,尤其是查哈阳农场具备自流灌溉的水源条件,扩大水稻种植的潜力很大,全局还有近九十万亩地的宜牧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丰富资源。该管局位于齐齐哈尔市区,是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综观嫩江局各种资源条件,我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是嫩江局经济发展,扭亏为盈的必由之路。
作者(右)1986年接见省劳模克山农场18连王连长
首先是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嫩江局种植业水平较低,一九八五年全局平均亩产只有二百六十六斤,增产潜力很大。抓农业要从调整种植业结构着手,扩大高产作物水稻、玉米的比重,压缩小麦、大豆的面积。特别是要利用黑土地带土壤肥沃的优势,扩大玉米面积,提高玉米单产。为扩大种植玉米,我们引进了玉米机械掰棒改装技术,玉米机械脱粒技术,解决了玉米收获费工大的困难,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也大幅提高。嫩江垦区水资源丰富,发展水稻潜力很大,当时水稻亩产已高出小麦一倍,但只有一个农场即查哈阳农场有较大面积的水田,另一个农场在试种水稻,其它七个农场都没有水稻田。
作者(右一)在嫩江局物资公司查看承包合同
我们在查哈阳农场利用自流灌溉条件扩大水稻面积,又在四个农场试种水稻。各农场种植水稻全部是沿袭人工撒播这种传统的老办法,嫩江局的无霜期只有一百一十五天左右,水稻生育期短,限制了水稻单产,平均亩产只有四百五十斤左右,我们引进了大棚育秧,旱育稀植,机械插秧新技术,人工延长了一个月的水稻生长期,可以选用生长期长的高产品种,提高了水稻单产。由于推广了一系列农业增产新技术、新措施,种植业亩产、总产得到逐年提高,从一九八五年的亩产二百六十六斤,上升到一九九一年的五百九十一斤,六年间平均亩产增长一点二倍,从一个排名最后的国营农场管理局,跃居黑龙江垦区前列。
在抓好种植业这基础产业的同时,利用嫩江局的丰富资源,发展多种经营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嫩江局有九十万亩的宜牧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我们确定奶牛业为畜牧业发展重点,局召开发展奶牛的专业会议,推广绿色草原等农场农牧结合,迅速发展奶牛业的经验,并制定了鼓励、促进职工养奶牛的政策,各场划出一定的耕地,按养奶牛头数分配给各奶牛户种植青贮饲料,为奶牛户统一建牛舍、建青贮窖,做好饲料加工、供应,奶牛收购运送、加工的服务体系。全局掀起了养奶牛的热潮。
作者(中)1986年5月在嫩局机关院内会见省劳动模范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放牧的草原已显不足,草原草质也在退化。各农场饲养奶牛都习惯于野外放牧的散养方式,这已成为奶牛业发展的瓶颈。我们推广了绿色草原牧场的经验,将草原分片承包给各奶牛户使用、护养。推行了奶牛舍饲,有生产队提供大牛舍,集中饲养,这样既提高了草原的载畜量,提高了奶牛产量,又保护了草原。
管局每年都召开饲养奶牛现场会,总结、推广饲养奶牛新技术、新措施、新经验。经过几年的发展,从一九八六年全局奶牛一万一千头发展到一九九二年的二万多头,增长近一倍。许多养牛大户成了农场富户。
1988年,作者(左一)与农垦总局领导在一起
奶牛业的发展带动了局乳制品工业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全局只有两个乳制品厂,至一九九二年又建成四个乳制品厂,奶粉由年产一百六十六吨增加到六千七百吨。农垦系统工业发展的优势是农副产品的加工业,除了已建成的六个乳品厂,各农场都建起了米、面加工厂、豆油、豆制品加工厂、饲料厂、建筑建材厂,查哈阳农场自产甜菜建成糖厂、造纸厂、机械修配厂、清洗剂厂、种衣剂厂、煤矿等几十家工厂、加工厂。自产农、副产品,提升了附加值,吸收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职工收入。在此期间有四个工业产品品牌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有三个工业产品品牌被黑龙江省评为优质产品,办工业成了农垦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
作者2005年去克山农场
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位于齐齐哈尔市,我们利用身居城市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几年间,我们组建了商业公司、物资公司、粮油公司、食品公司、水利公司、建筑公司、外贸公司、路桥公司、设备公司等多家商业经营公司与农场基层公司联成一体,构成农垦商业网,既畅通了农场产品的供销渠道,又提高了局、场两级商业公司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嫩江局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我们利用贷款在齐齐哈尔市建成一万三千平米的农垦商业大厦——农垦大厦,是当时齐齐哈尔市的最高建筑,成了齐齐哈尔市电视台开播的首页封面。农垦大厦于一九八八年全面开业,大楼有商场,有宾馆,综合服务,融入齐市商业服务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楼、公司、门店所需五百名营业人员,全部从农场招聘,吸收了各农场的剩余劳动力。
由于我们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多种经济得到综合发展,摆脱了单靠种植业的单一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九八七年扭亏为盈,连续五年盈利。利润递增。
作者(右一)1986年7月出席农垦总局在克山农场会议
黑龙江农垦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国营农场管理局与各农场依法成立了公、检、法、工商和公交等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关,管局、农场设有教育、卫生系统,学校、医院一应俱全,行政管理、市场管理、交通、通讯、电力都自成体系。
我这个行政一把手要管这方方面面,感到力不从心。各行各业都在发展,都要找局长解决困难,要钱、要物、要人。弄得我从早忙到晚还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为前二年我集中精力抓生产,调整经济结构,资金、物资、人力都优先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对职工的生活设施、福利事业、学校、医院照顾不过来,都欠了账,已经影响垦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这个要扩建。那个要新建,争着要计划、要投资、要人才,先抓什么?我得挨个单位、部门实地考察做出安排。生产、生活要同时安排,忙得晕头转向。长时间得不到很好休息,在工作重压下,在我调任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的第三年即一九八八年夏日,我病倒了。
这天中午,在家吃罢午餐,刚要出门突然一阵头晕,天地倒转,摔倒在椅子上,不省人事。我爱人马上给局医院打电话,医院马上派来救护车与担架,将我抬到医院进行抢救。据多项检查测定是脑血栓,管局成立了抢救小组,并请来了齐齐哈尔市几家医院的心脑血管病专家医生来院会诊。
经两天的抢救,我苏醒过来,住医院治疗半个月,我已经能够生活自理。总局安排我赴大连疗养一个月,我爱人陪同我去大连民航疗养院疗养。很幸运的是,我患脑血栓病情虽然很重,但由于治疗的及时,没有落下后遗症。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住医院,第一次进疗养院。
作者(后排左二)1990年7月会见嫩江局的省劳模
人在疗养院,心里总惦记着局里的工作。我这一走,局里党、政工作全压在党委书记钟国林身上,他的压力也太大了,我提前结束疗养,赶回管局,已能正常投入工作,但要保持常年吃药,有时也会有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医生让我日常生活多加留心,小心应对。
我在嫩江局工作前二年,将有限的财力全部投入发展生产,无力顾及改善职工生活,二年没有新建生活设施。尤其是局机关与局直单位职工住房很紧缺,很多职工是租用市里的房子。我自己也是借用局建筑公司的一套小房子暂住,这一暂借住房就是三年,再不建住宅会影响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左一)1987年6月会见克山农场的马拉松比赛冠军
第三年即一九八八年我硬是挤出资金新建两栋七层住宅楼,能解决近二百户无房户的住房,包括我与三名副局长的住房。按当时建房标准,我们局领导的住房面积是一百二十平米与一百四十平米。在建房设计时我与三位副局长商量,我们四个领导决定领导干部住房标准与普通群众一样,每户六十与九十平米,局长、处长、机关干部、工人都住相同的面积,这样可以增加几户住房。
作者(前排左二)1989年2月到查哈阳太平洋水裤检查工作
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我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住宅,九十平方米的住宅,一直到退休都住这套房。我们与机关干部、职工住同样标准的房子,博得群众的好评,也给各农场树立了榜样,各农场场长,书记也主动效仿,住房与职工同一个标准成了无明文的规定。
一九九一年,齐齐哈尔地区连下大雨,嫩江洪水猛涨,两岸堤坝告急,一旦决口,堤下人民生命财产将遭受重大损失。我局有泰来、绿色草原两个农场地处嫩江两岸,特别是泰来农场的堤坝最不安全,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我立即调遣全局各农场的推土机,挖掘机等水利机械,集中到泰来农场抢险救灾。
我带领局水利专业人员上堤组织抗洪战斗,加高、加固防洪堤坝,在堤坝上搭帐篷,泰来农场干部、职工齐集坝上抢险,人机配合,昼夜奋战,抵挡凶猛的洪峰。正在我们迎战洪峰的关键时刻,农场近邻公社农村的一段堤坝告急,派人来请求农场派出水利机械去支援。农村防洪抢险主要靠人力,缺少水利机械,效率低,眼看洪水漫过堤坝,十万火急才跑来求援。
作者1991年3月在农垦总局种子公司调研
在这紧要关头,给我们出了难题,农场负担守卫的堤坝很长,土方量很大,防洪压力很大。但我想到农村公社抗洪全靠手工劳动,他们困难更大,近邻告急,我们岂能不管?我咬着牙,宁肯农场再动员一些职工上堤也要抽出机械支援农村抗洪,我们立即派去水利机械,协助农民抗洪,迅速加高,压实了大坝,稳住了上涨的洪水,转危为安。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保住了嫩江堤坝,取得了抗洪保堤的胜利,公社也来表示感谢。
抗洪斗争的胜利是我局各场支援泰来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泰来农场广大干部、职工日以继夜与洪水奋战的胜利,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因为扛着总指挥的头衔,上级给我记了二等功,大家的功劳记在我一个人头上,于心不安。
在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工作了五年,即一九九0年,我局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局、场经济发展,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扭转了亏损,连续五年盈利。
作者(中排右三)1978年冬与八五四农场机关工作人员雪地合影
从一九八五年总局作出兴办家庭农场的重大改革以来,我局认真执行办家庭农场政策,将土地、农业机械分包给家庭农场,并出台了“自费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定额交租”的政策充分调动了职工生产与投入的积极性,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的积极性,粮豆亩产逐年提高,职工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我局克山农场被总局为垦区农业生产的典型,号召黑龙江垦区学克山,克山的农业发展模式在黑龙江垦区推广。
作者(中)1986年2月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了解情况
嫩江局经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奶牛业发展快,饲养头数已列黑龙江垦区前列。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皆列黑龙江垦区前茅。嫩江农垦局是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较小的局,我们摸索着土地资源不足的条件下,经济综合发展的模式。
未完待续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