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作】淅川十大故城连载4:丹江明珠淅川老县城
淅川县城(指老城)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淅川县老城镇是淅川老县城所在地。明成化6年(公元1470年)设置淅川县,翌年就开始建设淅川县城(老县城)。1948年解放后,老城镇隶属城关区,1958年更名为城关公社。1960年元月,新县城破土动工,8月,县直各单位开始陆续迁至新县城办公,1961年结束。1971年,丹江口水库蓄水,老县城全部被水淹没,城关公社集镇搬迁至现在老城集镇。
淅川县自明朝设置,到2020年共550年,其中,县城在马蹬镇1年,在老城镇490年(淅川县城前往上集后,老城城存在501年),在新县城上集60年。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老城一直都是淅川政治、文化中心。
淅川老县城位于现老城集镇西南3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471年,公元1971年,老县城的建筑全部拆除,遗址被丹江口水库淹没。淅川老县城的地望非常讲究,它背靠黑石头山(老城境内),面向丹崖山(滔河乡境内),东有岵山(老城镇境内),西有虎山(大石桥与滔河乡交界处),可谓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系风水学中最佳地望的类型。
淅川老县城属于那种标准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小城。小城方方正正,四周有城墙,长各3华里,分别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外有护城河。不过,护城河的水并不是丹江河的水,而是发源于老城镇黑龙泉的小金河水。它经陈岭、凌家、花园,一路向西,倒流3公里,流至淅川老县城的护城河内。耐人寻味的是:小金河为丹江的一条支流,两河位于同一条川,最近处相距不足100米,一个向东流,一个向西流,实乃一奇。小金河最终流至护城河,绕老县城一周后,从南关注入丹江。
淅川老县城有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主要街道,大街道之间,还有西马道、南马道、牌坊洞、南街、北马道、县府街等诸多小街。主要建筑有:城隍庙、魁星楼、顺阳楼、文兴寺、福音堂、天主堂等建筑(老县城分布示意图详见附件五)。
魁星楼坐落在淅川老县城东南角,始建于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光绪九年重修。魁星楼高五层,呈八棱形。下层面积30平方米,上面逐层缩小。每层均有飞檐,用青色琉璃瓦覆盖。顶部有3个圆坛,由大到小,依次相连。中间有 1根铁柱,用于避雷。远看,檐角飞翅,雄伟壮丽。近看,面容清新,秀色可餐。旧时,有“淅川有座魁星楼,半截儿入到天里头!”之说。1966年,魁星楼毁于“破四旧,立四新”运动。
城隍庙位于老县城西北角,占地8万多平方米,是淅川老县城最大的建筑群。城隍庙的门前是一步三弓桥,左右是一对石狮子。狮子高约丈许。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省开封女中迁移到淅川,住城隍庙。解放后,改为学校。1971年,丹江大坝蓄水。城隍庙扒后,砖、瓦、木料搬到秧田,建成了老城镇高中(详见附件七)。
顺阳楼座落在老城北街,建于明朝,二层。名字来源于顺阳川。曾被淅川民团副司令任泰昇霸占,改名为五福楼,为淅川最大的酒楼。后卖给一位湖北老板,又改名为顺阳楼,做戏院,唱戏。解放后,顺阳楼改做澡堂。丹江大坝建成蓄水,顺阳楼被拆除。
老县城位于丹江北岸,有3个大型码头。其中,西关码头最大。旧时,旱路交通不便。水路是重要的运输方式。西关码头,常常是千帆如林,百艇接樯。货物从西城门进城,所以县城的西大街最为繁华。西关码头有杨泗爷庙。一年四季,杨泗爷庙烟雾缭绕,香火不断。
附:朋友委托的小广告,丹江坐船可拨打:1522488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