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电池、氢能源,下一个投资风口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
当前,人类以使用石化能源为主。2018年,中国共消耗了6.25亿吨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美国消耗了23亿吨,人均6.7吨,是我们的30多倍!
未来,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追上2018年的美国,意味着我们每年要消耗93.8亿吨石油。
恐怕全世界所有的产油国,所有的产能,全用来供给中国,也不够。
而如果全球的平均生产力水平,要追上2018年的美国,要消耗的石油,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人类未来的能源供给,单单靠石油是肯定不够的。这中间,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
因此,对于全人类来说,未来的科技发展,必须优先解決能源问题。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即便全球的石油产能,能够满足中国的需求。但是全球能源的运输大通道,基本都把握在美国的手中,同芯片一样,中国的能源进口,也被美国“卡着脖子”。
因此, 不论从长期来看、还是从现实来考虑,不论从本国、还是全人类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必须解决对石化能源的依赖问题,而解决的途径,唯有通过科技创新。
好在,地球上并不缺能源,缺的是,利用能源的技术。
比如太阳能、风能、势能(比如水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比石油更环保。
难的是,怎么把这些能源,储存起来,并且能即时使用。
关于能源的储存、转化方向的技术攻关,全球科学界,目前比较普遍的共识,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氢能源技术;一个方向是大型的能量储存技术。
氢能源技术,主要是用其他闲置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来电解水,分解出氢气,把氢气储存起来,获得氢能源,然后供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用。
氢能源的利用,需要依托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包含了技术、工业生产、市场应用和社会配套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具备零碳、高效、能源互联网(电、热、气之间转化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的唯一途径)和可储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实现能源消纳与储存)等多种特征。
当前,中国科技界,在氢能源各个环节的技术储备,已经有相当的基础,商用化,只是时间问题,什么时候政策的东风一出来,便能快速启动。
在氢能源的使用实践上,日本已经先行一步,走了全球的前列,也证明了氢能源商业化的可行性。
可以预见,在氢能源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以全球最大的国内能源需求市场为依托,中国未来诞生出一系列的大公司,将是大概率事件。必然的,这会对石化能源,产生巨大的利空。
另一个技术方向,是大型的能量储存技术,是把未充分利用的能源,储存到电池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
与锂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的优点,非常明显,比如安全、储能大、充电快、寿命长、成本低,几乎完美规避当前锂电池的所有缺点。
更重要的是,全球47%的钒矿,在中国。而锂资源,中国含量很少,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不论从技术前景,还是国家战略来看,全钒液流电池,取代锂电池,都只是时间问题。
整个钒电池产业链,从钒矿、到相关材料技术、电池生产、新能源车,皆存在着很大的投资机会。顺便提一下,这对锂电池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来说,是一个潜在、巨大的利空。宁德时代这些股票,其实是不合适长期价值投资的。
上述两个方向的技术突破后,我国西部的风能、太阳能,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电能,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东部沿海,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
届时,我国的碳排放问题、环保问题、进口能源的安全问题、地缘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综上,钒电池、氢能源,大概率地,将成为下一个投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