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王保长们抓了多少壮丁?他们都是怎么抓的?

相信看过影视剧《抓壮丁》的都对军中王保长和李老栓印象深刻,也对剧中王保长抓壮丁的情形记忆犹新。在抗战期间,不少青年志愿从军走上了抗日战场,但因为国民政府征兵工作不够完善,对百姓宣传不够,再加上中间有王保长这样的人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于是“抓壮丁”的现象在国统区便普遍存在了。

于是在当时的大后方便出现了一边敲锣打鼓欢送壮丁入伍上阵杀敌,一边是壮丁们被一个粗麻绳串联捆绑起来,边上押送壮丁的士兵荷枪实弹的押送着队伍前行。尽管路旁鞭炮齐鸣,映照着欢乐的气氛,但被抓的壮丁和家人则远远的对视着,痛哭流涕。

而当时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给四川的壮丁配额最多,整个8年抗战期间,全国共征抓了壮丁1405万521人,其中四川就征抓了257万8810人,战全国的近20%,这还没算特种部队以及军事机关及院校招募的,如全部算上四川征抓的壮丁应在300万人以上,比排名第二的河南错处了近百万人。这些被抓的壮丁到了部队待遇极差,甚至还出现了打杀,活埋壮丁的情况。

当时为了完成征兵任务,参与抓壮丁可以说是从军队到地方沆瀣一气,不但乡镇保甲人员参与,接兵部队以及兵团人员均有参与。当时抓壮丁主要采取的是由保甲长进行抽签的方式,一旦抽中谁,保甲长便召集人手冲入壮丁家中捆绑了连夜送往军营。

除了在本地抓壮丁的情形,还有一些则在路上拉壮丁,看到过往的客商或外乡人,便强行绑了征送壮丁。这就造成有时候两方还会同时在路上抢拉一个壮丁,进而互相发生抢夺,最后演变为械斗,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发生。尽管这种方式在国统区是明令禁止的,但却一直很普遍的存在。

有需求就会有买卖,因为大多地方采取抽签决定,有些稍微有钱的人家子弟被抽中后,就会想办法通过保甲去买人来顶替。于是就出现了《抓壮丁》里面王保长故意为难李老栓那样的情形,乘机敲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