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从100个痛风治疗方中,得出1个验方,加减治痛风,再也不愁了
医生从100篇痛风病临床报道,梳理出常用六类药
痛风是因为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一组关节炎症。医生在梳理治疗痛风临床报道的100篇文献的100个治疗专方中,共出现165种中药,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清热药:
包括黄柏、土茯苓、忍冬藤、石膏、黄芩、知母、赤芍、丹皮、金银花、生地等。
2.祛风湿药:
包括威灵仙、防己、藤类药(青风藤、雷公藤、海风藤、鸡血藤等)、木瓜、秦艽等。
3.祛湿药:
包括苍术、萆薢、车前子、泽泻、滑石等。
4.通络活血药:
包括牛膝、地龙、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泽兰、延胡索等。
5.补益药:
包括滋补肝肾的续断、骨碎补、山茱萸等。
一个经典名方四妙散,为啥医生都拿来治疗各种痛风?
医生所参考的100篇临床报道的治疗痛风关节炎症的经验方中,大多是以四妙散(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加减后的组方,或者是以四妙散为组方原则来加减组方,方法是:祛湿药+清热药+活血通经药(+补益药)。
基于此,医生得出治疗痛风的基本方,暂命名为四妙散加味,组方由牛膝、薏苡仁、黄柏、苍术、萆薢、威灵仙、赤芍药、忍冬藤、山慈菇、甘草。
那为什么要用上面的四妙散加减方来组成基本方呢?
我们知道,痛风在中医为痹症范畴,也有白虎历节病的称谓。大多是因为脾肾亏虚功能失常,导致的痰浊湿毒壅塞,气虚血瘀是痛风的主要病机。
而且,痛风治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中老年人,而且平常生活还好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还喜静恶动,导致脏气渐衰,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肾两脏清升浊降的代谢功能紊乱为主。
脾失健运则升清浊降失司,肾气匮乏则分清别浊无权,导致痰浊、湿毒、瘀热内生,壅滞经络和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而骨节肿痛。
痛风病还有本虚标实,反复发作的特点。
本着痛风发病的“急则治标”的原则,上述基本方以四妙散为组方基础。
而四妙散的组方立义有恰恰符合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的“痰浊壅塞、热瘀互结”的病理特点,方中二妙(苍术、就黄柏)具有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
可是湿热随下注,但根在脾,所以方中以苍术燥湿健脾,又合黄柏苦寒沉降,助药清下焦湿热,以解湿热浊毒,二药相合清流结源,标本兼顾,共同作为君药。
薏苡仁,甘淡微寒,主降泄,既能健脾利湿,还擅长于祛除肌肉筋骨所困的湿邪,主治筋脉拘急的湿热痹阻筋骨疾病。
湿浊导致的疾病,都以治阳明为基本,苍术、薏苡仁组合正合这个需求。
以牛膝其补肝肾、强筋骨,而且还能活血通经的功效,引导上述三位药物直达病所。
四妙散基础上加味后的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升清化浊、利湿清热的功效。
土茯苓,甘淡入脾胃经,不经能清热除湿解毒,还能升清化浊,它的利尿作用还有利于血中浊毒(尿酸)随尿排出。
方中威灵仙,性猛,善走而不守,能宣通十二经络,让痛风者经络中的瘀滞开通。
忍冬藤,味甘性寒,擅长清解经络中之热毒,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功效,可消除经络中之风热而止痛疗痹。
山慈菇,消肿散结,含有秋水仙碱,缓解痛风关节疼痛。
赤芍药,行瘀、止痛、凉血、消肿,可以通血脉、散恶血、逐贼血。
甘草,就不用说了,调和诸药,还能顾护脾胃,以防苦寒伤胃。
加减使用法:
1.热盛的,方中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水牛角、黄芩、地丁、野菊花等。
2.湿胜的,方中加川木通、通草、滑石、车前子、金银花、蒲公英、秦艽、黄芩等。
3,湿重气滞的,方中加白豆蔻、砂仁、佩兰、藿香、防己、厚朴等。
4.尿路结石的,方中加鸡内金、石苇、海金沙等。
5.关节痛严重的,方中加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延胡索、刘寄奴、露蜂房、三七、元胡、姜黄等。
6.胃痛或纳差的,方中加炒麦芽、神曲、白芍、枳壳、白芨等。
7.夹瘀的,方中加丹皮、桃仁、虎杖、紫丹参、穿山甲、红花、水蛭、制乳没等。
8.便秘者,方中加生大黄、冬葵子。
9.口渴的,方中加天花粉。
10.病在上肢的,方中加桑枝、羌活。
11.病在下肢,方中加独活、木瓜。
12.局部红肿不退,方中加玄参。
13.身热不退,方中加地骨皮、知母、半枝莲等。
14.局部肿胀严重的,方中重用苍术、薏苡仁,加大腹皮、槟榔、泽泻等。
15.痰浊较重的,方中加紫苏、制大黄、皂角刺等。
16.挟风热的,方中加防风、连翘、葛根等。
17.痰多的,方中加白芥子、制南星、制半夏、竹沥等。
18.腹胀满的,方中加砂仁、厚朴、鸡内金等。
19.寒湿偏重的,方中加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海风藤、桂枝等。
20关节活动不利的,方中加伸筋草、千年健、地龙、鸡血藤、僵蚕等。
21.病情迁延日久的,方中加地龙、蜈蚣、乌梢蛇等。
22.腰痛明显的,方中加续断、狗脊、仙灵脾等。
23.津亏血少的,方中加生地、麦冬、沙参等。
24.气虚的,方中加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
25.脾肾阳虚的,方中加熟附片、杜仲、巴戟天等。
36.气阴两虚的,方中加太子参、生地、山茱萸、山药、女贞子等。
27.肝肾两虚的,方中加山茱萸、生地、旱莲草、白芍等。
28.血尿酸高的,方中加地龙等。
29.有痛风石的,方中加金钱草、海金沙、鱼脑石等。
30.尿血的,方中加小蓟、白茅根、黄芪、乌贼草、茜草、炒蒲黄等。
31.水肿的,方中加猪苓、茯苓、泽兰、玉米须等。
32.蛋白尿的,方中加石苇、芡实、金樱子、薏苡仁根等。
33.血压高的,方中加钩藤、葛根等。
34.肝肾功能差,方中加黄芪、杜仲、枸杞子等。
总之,从上述的加减使用方法中,中医对于痛风的治疗,要讲究虚实之分,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治疗的基本方法。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风不会犯,远离肾和尿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