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 || 名家说: “巧中拙” —— 杭春晓 2024-07-31 11:42:55 观“生趣盎然——王雪涛艺术展”巧中拙王雪涛先生是齐白石的弟子,我们一般的公共传播塑造的这样的一个人物关系,显然这个展览可以呈现这一点。比如在1924 年 、1925 年他刚刚师从齐白石所画的画,有一幅《不倒翁》的人物画,还有一幅《荷花》,其中尤其那幅荷花,真的你不太注意话,一眼看到下半部仿佛就是齐白石画的,齐白石自己也题道“似我手作”,意思就是像我自己画的一样。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公共观点把王雪涛先生当作齐白石的一个门人、传人来看待,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你进一步仔细去看的话,你会发现齐白石似乎不是他唯一的(老师),因为我们从最后王雪涛的绘画风格的印象来看,实际上是和齐白石有蛮大的距离的。比如说齐白石强调那种用笔的直通通的,这种朴素的风格。实际上在王雪涛先生四十年代成熟的这种画风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巧劲的用笔,这显然是和齐白石不一样的。因此王雪涛给我们提供的成熟面貌是和齐白石不一样的。那么这种不一样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这个展览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解答的通道,就是你仔细去看除了齐白石,实际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是王梦白。王雪涛《荷花图》在王雪涛三十年代的一些册页和一些画作的题跋上,有王云(梦白)。王梦白实际上是在民国时期比齐白石还要有名,还要正统出身,但是去世的早。我们大多数人不太知道王梦白,只知道齐白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王雪涛视作齐白石的一个再传门人。但是,在这个展览中还看到的王梦白的出现。王雪涛《雪涛自题画册-桃花》王雪涛《雪涛自题画册-王梦白题桃花》实际上王雪涛在三十年代明显的在和齐白石拉开距离。这种拉开距离在于他会强调笔尖的运用,这些和齐白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点特征实际上是在王梦白身上可以找到的。我记得有一幅画是王雪涛、王梦白合作的《榴石图》,其中那个萱草就是王梦白画的,看那个草的画法恰恰就是三十年代王雪涛先生告别齐白石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 王雪涛《榴石图》 王雪涛先生三十年代画了大量的追溯宋人、明人笔法的作品,有手卷,有册页,有一幅长卷直接就写“拟明人之法”。这表明他实际上在那个时期已经主动的思考着怎样和齐白石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在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呈现出来,这是受到王梦白的影响。他开始追溯宋人、明人绘画。像华新罗,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他学到了华新罗,学到了明人,还学到了陈淳、徐渭,以至于齐白石在他的一个手卷上题,有陈道复的影响。 王雪涛《拟白阳山人墨笔花蔬卷》 五、六十年代,王雪涛成熟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他的用笔越来越巧,但是他和齐白石的学习显然还是一直保留了,形成了王雪涛绘画风格中特别有趣的一种“巧中拙”。“巧中拙”的巧劲来源于三、四十年代他对明、清花鸟画更广泛的学习,以及他个人是一个对毛笔的笔性特别敏锐的人,特别是对笔尖、笔肚、侧锋、干擦等这些是很敏感的。这个敏感和齐白石不太一样,也许是他本性的一种敏感,再加上明、清绘画的养分,还包括王梦白先生的影响,他形成了这种“巧”,但是他从师齐白石学的一种用笔的“拙力”、“力道”还是保留在这个“巧”中了,因此我说是“巧中拙”。我相信不仅仅像齐白石、王雪涛这样的画家要得到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整个二十世纪的民国绘画史都要有一次更深入的研究来呈现。就像这个展览可以给我们对于二十世纪绘画史概念化的,从海派到齐白石开辟的这一条大写意路径,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叙事。在这个阶段中,花鸟画与明清传统与中国古典绘画的传统,一直以一种革新姿态出现。实际上像王雪涛的绘画风格,如果真的读懂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我想也要在他三、四十年代的这种风格中去寻找答案。寻找这个答案的过程,向我们揭示了二十世纪的花鸟画不仅仅简单表现为由海派构建的雅俗共赏到粗辣用笔的线索。实际上它有更多的线索,有很多我们忽略掉的一些因素,明代的一些绘画,清代的一些绘画怎样在二十世界的语境中重新获取一种表述的可能。当然,这一点又牵扯到了二十世纪很大的一个中西话题,这个中西话题也是二、三十年代北京地区的传统绘画一直面临的问题。就像王雪涛的作品不像我们齐派的那种更容易被确定的东西,他又不完全像陈道复的风格,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以后,也不像他四十年代的一些作品有那种气质和这种美学范式,这种复杂性在过去被我们忽略掉了。这个展览可以揭示这种复杂性,揭示像王雪涛这样的一个画家,他在二十世纪的整个历史中所具有被描述的可能性。 王雪涛《墨芙蓉图扇》 一个画家被重新认识了,也就意味着是一段绘画史被重新认识。当然我今天并没有办法做一个答案性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思考的路径的提供。这个展览是一个全面的,对于王雪涛先生的学习,他的视觉资源的来源,以及他的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的呈现。对王雪涛的研究会很有价值,有机会希望做一个个案的研究。 杭 春 晓 安徽当涂人,1976年出生。200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史博士学位,同年留院工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关良的“双重身份”及其形式语言——20世纪“传统”、“现代”的一种认知机制》《石涛的“民国声誉”——基于全球视野的知识考察》《晚清遗民的出世、入世——以溥心畲为中心的精神分析》等;出版专著《渐进式文化改良——以民初北京地区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方法论与美术史个案叙事》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别是《民初北京传统派画家“美术改良”之价值重审》与《二十世纪传统派画家的“文化心态”与“主体建构”研究》。文字整理 | 阿坛排版 | 阿坛 冯怡帆图 | 雪涛艺坛 赞 (0) 相关推荐 上上品第一人:“画坛仙翁”齐白石 齐白石的绘画,地道.天真.纯朴.浪漫,而生机勃勃:不但题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而且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观其画作,形神皆备,笔精墨妙,气性均和,韵质雅爽,清静净纯,情真意切,美不胜收,仿 ... 篆刻巧与拙在创作中的表现 拙与巧表现在章法.字法.笔法和刀法上.但作为艺术的构成因素不是那么能机械的分开的,往往是相互渗化融汇,如笔中有刀,刀中有笔,拙中有巧.巧中有拙.为了阐述得具体而简明,兹就其表现形态,以方圆.直曲.粗细 ... 「赏贴」苏轼《春中帖》,寓巧于拙,仪态淳古 苏轼<春中帖>,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4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的信札.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 ... 书法中的“巧”与“拙” 书法爱好者之家2020-02-16 12:42:47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 ... 书法中的“巧”与“拙”,你真懂?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 "巧 ... 书法中的“巧”与“拙”!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 "巧 ... 苏轼《春中帖》,寓巧于拙,仪态淳古。神韵... 苏轼<春中帖>,寓巧于拙,仪态淳古.神韵具备,随意潇洒. 苏轼行书《春中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浑厚凝重 苏轼行书<春中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浑厚凝重 书法密码2021-02-16 20:33:39 苏轼行书<春中帖>,见过的人不多! 专栏 书法密码 作者:书法密码 ... 执笔杂谈 | 书法,巧中藏拙,更有味道!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q ... 书法,巧中藏拙,更有味道! "巧"与"拙"涉及到的是审美范畴的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一个人不同阶段时于美所持的标准都有差异,有时这个差异还很大.书法的审美也是如此. "巧&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