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四十岁生日

不知不觉,到了四十岁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我们先来聊聊“四十不惑”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有一条适用于我们优化选择的理论,叫做37%法则。
具体做法是,把样本总量的前37%样本作为观察范围,只看不选,其中最优的那个作为对照点。
如果在随后63%的样本中,只要看到比对照点更好的样本,就果断选择它。
这里的37%区间,既可以指时间范围,也可以是数值范围。
一家公司招前台,收到一百份简历。公司不需要把100个人全部面试完,而是先面试37位,筛选出最优秀的那位。
然后继续面试第38位,后面一旦遇见更优秀的,那就录取这位了,剩余的不用面了。
女孩子逛街买东西,看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店面,心里有底了,再看见好的,就直接买了,也是这个道理。
假设我们活一百岁,37%是三十七岁,约等于四十。
我们在四十岁之前的岁月,可以看作是观察期。
四十岁以后再经历的所有事情,都有了前期积累的参考基准线,该选择还是该放弃一目了然。比基准线好的马上选择,不如基准线的,果断放弃。
到了四十岁,什么都见过,心中已有尺度分寸,人生不再纠结,所以无惑。
这是“四十不惑”的第一层意思。
人到中年,心态上一个重要的变化便是,从渴望外界认同,渐渐转为追求自我认同。
不那么在意周围的眼光,开始学会取悦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
原因嘛,可以说是看透了,也可以说是心累了。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资源交换,我们不可避免地扮演着“工具人”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判断自己是否有价值,标准便是是否被别人需要,从被别人认可中获得成就感,于是尽可能地迁就别人,取悦别人。
但人不可能一直去讨好别人,也不可能做到取悦所有人,所以我们会经常感到心身疲惫。
当这种负面情绪达到某种临界值时,我们会反思渐悟,会启动自我保护,某一天豁然开朗,如同韦小宝一样,把桌子掀翻,老子不干了!
从取悦别人,更多地转为取悦自己。
大多数人到了四十左右,照顾自己情绪的意识开始觉醒,不再刻意在乎世俗的看法,渐渐能够直面“被人讨厌”,以及坦然接受“我做不到”。
“四十不惑”的第二层意思,说的是到了这个年纪,若真有做不成的事情,放不下的心结,也就别想了,别太为难自己。
跟自己和解,跟生活和解。
以及,四十岁的人,如同过午的阳光,经历过太多的事情。
经历越多,便会发现,很多事儿其实不算什么事儿。
在某一段时间内,积极或者负面的刺激,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触动,寝食难安。
但若是拉长到漫长的时间里,过了一年、二年、五年后,再去回望这段经历,当初熬不过去的光阴,也是平淡如水。
一个月、一年里的天堂地狱,置于人的一生之中,只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
眼前的挫折迷茫,欢愉沉郁,真的算不得什么。
这是“四十不惑”的第三层意思。
中年人的另一个热闹话题,便是如何避免油腻。
怎么才能做到?
培养爱好。
我们要有自己的爱好,能够通过爱好来取悦自己。
这些不带功利的爱好,能让我们产生由衷的快乐,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坚持做一件有趣的爱好,的确很酷,动感十足。
坚持学习。
学习之目的是让自己能够有持久点滴的进步,与时俱进,不至于墨守成规而产生固执偏见,变成屠龙者眼中的恶龙。
爱学习的人,身上总有着隐隐的少年气息。
做好本分。
照顾好家庭,少一些无谓的应酬,多陪陪妻儿,不在外面勾三搭四。
不好为人师,不倚老卖老,少一些套路捷径,多一些脚踏实地。做不到便做不到,不吹牛,不硬撑。
以及每天洗头。
世间很多道理,都是知易行难。
希望迈过四十岁的自己,真能做到不急不躁,也不油腻。
这便算作我的生日愿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