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师傅”一字之差,英语叫法完全不同!

中文词汇,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比如“师父”和“师傅”,两个词语读法一样,但含义完全不同。

俗话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我国古代,“师父”是对老师的通称。一个人一旦拜了师,那么就要行三跪九叩之礼,一切都要听从师父的教导和安排。

“师父”不仅仅是授业解惑,还得像一位父亲那样为徒弟操心各种大事,包括结婚。

传说孔子有“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他们的关系“亦师亦父”。孔子去世后,徒弟子贡,为其守丧六年,师生之情让人动容。

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师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少,“师父”的叫法也不多见了,目前可能只存在于“曲艺行”里,比如赵本山和他的一众弟子们。

赵本山收徒现场

“师父”一词的英文翻译,我们可以参考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Kungfu Panda)。教熊猫阿宝功夫的那只小熊猫,就是“师父”。

他的徒弟们都叫他:Master Shifu

老外还挺尊重中国文化的,直接照搬了“师父”的拼音 Shifu,然后前面加了一个 Master。可见“师父”可以用 master 来表示。

英文中的 master 是个多义词,除了指“师父”、“老师”,还有很多别的意思,比如“奴隶主”、“硕士”、“艺术大师”、“船长”、“(音乐或电影的)母带”等等。

再来看“师傅”,这个叫法在民间一直是很普遍的。

在过去,“师傅”是对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的尊称。不过在现代生活中,“师傅”演变为对各行各业男性劳动者的普遍称谓,比如“司机师傅”、“装修师傅”等。

不过这种叫法也是20世纪90年代后的事情了。

1949年建国以前,“先生”、“太太”的叫法比较多;49年到8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所有人都被称作“同志”。90年至今,“师傅”慢慢成了民间对大龄男性的称谓,而“同志”的叫法目前只限于党内,“先生”、“太太”的称呼又重新出现在一些正式的社交场合。

这些称呼的兜兜转转也正印证了那句英文名言:

History repeats itself.

历史会重演。

中国和西方的国情不太一样,中国人的“师傅”一般指干体力活儿的男性劳动者的称呼,而西方没有这种文化,一般都用 Sir、Madam(或 Ma’am),刚才讲到的民国时期兴起的“先生”、“太太”的叫法,正是西方这种称呼的舶来品。

另外一点请注意,中国人叫的“师傅”也有年龄属性,一般都是大叔;年轻人一般都被称作“小伙子”、“小姑娘”;粤语地区会说“靓仔”、“靓女”。在英文中,Mr.和 Madam(Ma'am)没有年龄之分,小孩、年轻人、老年人都可以用。

不过,有些国外的年长者也会用“young man”、“young lady”来称呼小伙子、小姑娘。他们甚至会用“son”来称呼年轻小伙子。

比如《泰坦尼克号》里就有一幕,Molly 称呼 Jack 时,用的就是 son:

看到这里,你一定还联想到了“Mr.”、“Mrs.”、“Miss”的说法。没错,这三个词分别表示“先生”、“太太”、“小姐”,不过一般后面要加姓氏,比如:Mr. Lee(李先生)、Mrs. Lee(李太太)、Miss Lee(李小姐)。

在国外,陌生男子也可以被称为 Mister(Mr.是其缩写),陌生年轻女士被称为 Miss,中年(老年)女士还得用上面提过的 Madam(英式)或 Ma’am(美式)。

在某些特定领域,老外还会以职业来称呼陌生男子。

比如你在医院里看见穿白大褂的男子,会尊他一声“大夫”吧?而不是“师傅”。英文中也一样,叫他们“Doctor”。在大学里面,professor 的称呼也很常见。不过这种以职业来称呼他人的情况不多。

最后再补充一点。

上述的 sir、mister、madam、doctor 或 professor 都是比较正式的口吻,在街头巷尾、同辈之间那种很随意的交流中,上述称谓又显得不太匹配。

中国的“师傅”也有这种感觉,多多少少带着一丝拘谨。有时候我们会说“哥们”,显得更轻松随意了。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你在国外某个超市门口跟一黑人大哥借个火,称呼他时,用 sir 或 mister 固然可以,但feel 稍稍有点怪,可以说:Got a light, mate?(哥们,有火吗)。另外,在英美剧中我们也经常听到 dude、buddy、bro 等说法。

今天就到这里吧,写到哪算哪了。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到评论区继续交流,学到了右下角点赞噢!

推荐:老外说自己是“bird person”,绝不是骂自己“鸟人”噢!

上篇:网络金句“人间不值得”,西方3500年前就有人说了!

打卡:忘了某人的名字,怎么说才能化解尴尬?(语音讲解)| 1分钟英语

抓紧入坑

然后我带你跳出这个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