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里最经典的10句话,大道至简,一目了然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
1、治人事天,莫若啬。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治理人事本行天道,没有比节俭好的了。
2、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选自《老子·第九章》。功:功名利禄。遂:成就。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功名利禄有了成就,就不要再争了,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译文】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却怀有宝玉。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选自《老子·第三十二章》。
均:均匀。【译文】天与地相合,能会降下甘露,人们无须指令而自然均匀。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6、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选自《老子·第二十章》。唯;恭敬的应声。阿:怠慢的应声。【译文】恭敬的应声“是”,与怠慢的应声“啊”,相差有多大?善与恶,二者差异又有多大呢?
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损:减少。余:剩余。不然:不是这样。奉:奉献。
【译文】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译文】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检”;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9、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选自《老子·第二十七章》。袭:承袭,此指隐含之意。明:聪明。
【译文】因此,有道之人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有道之人常善于救物。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就叫做暗含着聪明智慧。
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选自《老子·第二意》。恒:永恒,持久不变的。
【译文】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不变的。